2)第0786章:彝族_亿万富豪从相亲系统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型例子,这些在南中当地颇有影响的人物,进入蜀汉政权高层后,自然就成了南中稳定的保障,但南中的地方豪强头脑,也因此被抽空。

  与此同时,诸葛亮还在南中地区大量征兵,前后将上万“南中劲卒”编入蜀汉官军,号称“飞军”。这些军队成为了蜀汉军队的新鲜血液,增强了蜀汉的北部国防。

  但与此同时,南中各大“大姓”“夷帅”麾下的军队,基本都已抽空,用来自保或许还行,去硬杠曹魏精锐?基本就是以卵击石。

  所以,到了蜀汉亡国的那一刻,不管有没有孟获,都挽救不了这个结局。但虽说正史里的孟获生卒年不详,野史里却还流传着孟获的其他传说,比较有名的一桩是:投降的蜀汉后主刘禅被押到洛阳后,担心故主安危的孟获,每年都要来看望刘禅一次。

  憨直的他每次见到刘禅,都要拿大秤给刘禅“过磅”,只要刘禅体重轻了,他就找晋武帝一顿吵闹。为求他别闹,晋武帝干脆天天给刘禅喂甜食,中原名吃“豌豆糯米饭”就因此诞生了……

  如此脑洞奇特的传说,却也见证了一段实打实的真相:“七擒孟获”后,以孟获为代表的南中“大姓”“夷家”,那百分百的忠诚。

  而这,也恰是一代名相诸葛亮,一件常被后人忽略,却无比伟大的功业——对西南大地的开发建设。

  在好些“历史票友”眼里,诸葛亮南征这事儿,似乎是“收服孟获”后就结束了。但接下来,一心兴复汉室的诸葛亮,却也为南中地区的开发建设呕心沥血。

  除了以“封官”“调兵”等方式排除“南中叛乱”的隐患外,他更在当地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特别是汉地先进的水利工程,他更修到了云南地区。

  云南当地今天依然把水利工程称为“诸葛堰”,大批原本居住山林的各族部落群众,从此搬迁到平地,开始农耕生活。

  与此同时,牛耕、纺织等先进的生产技术,也源源不断传入南中地区。直到今天,佤族群众间还流传着“诸葛亮赠水稻”的传说,傣族群众也津津乐道着“诸葛亮送耕牛”的事儿,

  甚至当地一些野菜也被称为“诸葛菜”,村民织出的锦叫做诸葛锦,西南各族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细节,都是“到处有诸葛亮”。

  正是在这“到处有诸葛亮”的景象下,一个奇迹悄然出现了:自东汉中后期起叛乱不断、内乱更不停的南中地区,自诸葛亮“七擒孟获”后,实现了长久的和平。

  曾经叛乱成常态的南中“大姓”“蛮帅”,大多从此保持着对中央政府百分百的忠诚,成为此后中国历代王朝的西南屏障。这,可以说是一生鞠躬尽瘁的诸葛亮,留给后人的宝贵政治遗产。

  而壮志未酬的诸葛亮,也从此得到了西南各族同胞超越历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