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七章 好大喜功之风_大明公务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结束了。两者利益关系很亲密。蓝玉不会想失去自己这个靠山的。只是太子想到这里,顿时觉得这方孝孺说得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因为蓝玉可没有沐英本分。在大事上,蓝玉不敢乱来,但是对下面人嚣张跋扈,骄兵悍将这个词就是为蓝玉所定做的。

  将来蓝玉真会忠心耿耿吗?

  太子也拿不准。不过他有信心压得住蓝玉。

  至于何夕,就更令太子有些不安。

  倒不是说何夕好或者坏,而是看不透,他每一次觉得自己能看透何夕了。但实际上,他都看错了。每一次审视何夕这个人,都能从何夕身上发现一些新东西。

  不知不觉之间,何夕已经改变了很多东西。

  比如他手边这一份官报样刊。

  说到底,太子与勋贵根本的矛盾,就在一点,那就是太子不典兵。

  并不是说,朱元璋不让太子染指兵权。而是指,不让太子带兵打仗。

  因为太子打仗,胜利不能奖赏,如果失败了,却要动摇国本的。从政治上来说,风险太大了。但是军人天然服从能带自己打胜仗的将领。这种服从,要比太子在后方,用各种手段建立的忠诚是不一样的。

  这就让太子很被动。

  在儒家宗法之下的太子,天然是儒家文臣的代表。

  不得不佩服,儒家先贤们在制度设计上的精妙用心。太子以此上台,从此就必须依靠他们这些儒臣了。

  而今太子也是这样想的。

  不过,太子不是庸人,摇摇头说道:“方先生说固然可能存在。但也没有到这种地步,而且坐稳这个位置。从来是需要能力的。儿孙的事情,儿孙再说吧。”

  “殿下,臣不是反对高丽之战,高丽之战到了而今,已经成了定居。而且估计臣一出门。几位王爷就要来找殿下。只是,这个苗头不对。国虽大好战必亡。高丽之战,朝廷几乎完全失控。这是绝对不可以的。”方孝孺说道。

  方孝孺看似绕了一个大圈,但并不无用之功。如果没有之前的铺垫。方孝孺这一句话,太子未必能听得进去。但是而今,有方孝孺这一圈铺垫之后。太子却将这些话给听进去了。

  太子心中暗道:“的确,对于武臣要加强管理了。高丽之战,不能为先例。”

  太子说道:“方先生说得有理,这一件事情,我与陛下说。何弟是有功之臣,但是那个叶沈?对,是叶沈吧。”

  方孝孺说道:“是叶沈。乃是辽东都指挥使叶旺之子。”

  太子说道:“他虽然是何弟的人,但是朝廷法度,却不能饶过。只是有功之臣,还是要有一些优容的。方先生拟个方案。等高丽战事抵定之后,再做处置不迟。”

  太子也知道,而今处置前线将领,是影响军心士气。就用了秋后算账这一招。

  方孝孺说道:“臣这就去吧。”

  方孝孺出了东宫,看着长长的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