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六章薛贞_大明公务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让北方士大夫难以触及朝廷中枢,被他压制住了。

  只是而今规则改变了。才有一丝出头之日。

  何夕说道:“农业是朝廷根基,这一点也没有错。只是工商也是致富之道。强国之路。时过境迁,总要有自新之法。”

  薛贞说道:“大人,此事非同小可。学生觉得,有些变化固然不错。变化太快了。实在让人无法适应。”

  何夕说道:“无法适应就去学习适应,很多事情不会因为你不适应就被停下的。这样吧,我吩咐下去,今年北方的学校专门给山西一些名额,在太原主持一场专门的考试,如果晋中子弟有出色的,自然可以脱颖而出。”

  “如何?”

  此言一出,薛贞一愣。一时间不好分辨这个办法对他们是好是坏。

  专门招收山西学子,对薛贞,或者说传统的儒家学派,是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毕竟,任何学派都是需要有人的。

  如果未来的学生都去了新的大学之中,他们的衣钵如何传承的。

  但是薛贞之所以有今日的地位,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学识,的确不错。但另外一方面,就是他是一个好老师,桃李满三晋。

  很多人都是他的弟子,自然是德高望重。深受弟子爱戴。

  薛贞能做到这一点,也是真为弟子们着想。他很明白,从个人前途来说,转投入何夕的门下,也就是所谓大学之中,是最有前途的。

  虽然山西这些士大夫面对种种危机,但是如果能有子弟在朝廷上出头,一些委屈也不是不能承受的。

  而且,即便很多人也觉得不可接受,但是问题是,一部分的子弟已经投入何夕麾下。他们人心就不齐了。人心不齐,就做不出什么事情来。

  何夕对这些北方士大夫,重视,也不是太重视。

  重视是,何夕觉得不能将人逼急了。弄出事情来,麻烦的还是自己。但是不重视的原因也很简单,北方工业的影响力,正在扩散,这些人不过是秋后的蚂蚱。时代抛弃他们的时候,决计不会跟他打招呼。

  薛贞已经觉得,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但是在何夕看来,未来是一个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

  适应不了现在,更适应不了未来的。属于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何夕所要的仅仅是安抚而已,让他让出更多的利益根本不可能。

  至于招生问题,废话作为大明的官学,大明顶尖学府,能少得到了山西的学子。甚至为了平衡一体,南北双方的大学,必须在全国招生。当然了,因为气候的原因,自然是各省报考人数,录取人数,就不做限制了。

  北方的大学在北方录取的人多一点,南方的大学在南方或者本身录取的人多一些,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而北方以山西人口为最多。当然了,在不远的将来或许会被北京的人口超过。是决计不可能忽略的生源地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