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二章 婢女们的感动_水浒大官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了些家中的一些近况。

  “在林夫人院中。”何金儿倒是知道几位夫人的日常行踪。

  何塞儿帮着张正道套上衣服,问道:“大官人,可要用饭?”

  张正道摇头道:“算了,我去狮子楼吃。”

  见张正道不在家中用饭,何金儿温声说道:“奴婢们,谢谢大官人。”

  昨日,何氏姐妹已经听郑爱香儿说过,大官人说永远不会将府中婢女送人,这对儿姐妹亦是放下心中许久的担忧。

  她们如今都已过十八岁了,按道理算是老姑娘了,唯恐张正道哪天会将她们送人,或者是发卖出府。

  毕竟这种事情,在大户人家中,司空见惯。

  昨日,张正道透过郑氏姐妹的嘴,算是给府中这些丫鬟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这一年多时间,她们早已习惯了张家的生活。

  主家张正道,为人谦和,从来不对府中的下人发火,便是家中夫人们,虽然偶尔责罚犯错的丫头,却也不会使用杖刑。

  她们可是都知道,清河县其他的几家大户府中,时常有婢女被主家打死的事情传出。

  更何况,张正道出手大方,府中婢女,不分先后大小,俱是月钱十贯。

  这些钱,对张正道来说,不值一提,但是对这些出身不好的婢女来说,却是一笔不小的钱财。

  何氏姐妹便经常将节省下来的钱,托人送到何家,接济家中那几个兄长。

  何塞儿则垂泪道:“若是没有官人,奴婢姐妹,只怕是在勾栏里讨生活。”

  张正道却没想到这件事情,对府里的丫鬟们,触动这么大。

  如今,屈指一算,府中的丫鬟,不下十数人,光是月钱,便要耗费百贯。

  好在大官人,家大业大,还有大富婆林氏在为他兜底,日子倒也不至于过的太捉襟见肘。

  张正道笑道:“往后用心服侍好夫人们,不枉我一片苦心。”

  何金儿大着胆子道:“奴婢们,也会服侍好官人的。”

  张正道见两个姐妹花模样俏丽,便勾过来,一人香了一口,而后心情舒畅地来到马厩,取了白马,出府赶往狮子楼。

  街坊邻里,多日未见张大官人,纷纷与他打着招呼。

  自从张正道走马上任三县巡检知寨一职,张家的威势,在清河县又提了几档。城中的其他几家大户,自是不敢轻易招惹张家。

  更何况,知县相公李达天曾亲口说过,张家大郎的官职,乃是太师蔡京亲手提拔。

  张家有如此靠山,旁人自是更加不敢招惹。

  骑在白马之上,张正道嘴角含笑,但凡有与他见礼的路人,都一一点头回礼。

  路过安顿贾氏母女的院落,张正道停了下来,翻身下马,拍打门环。

  “谁啊?”院子里,小丫鬟怯生生问道。

  “小鸾,是我。”张正道回道。

  那丫鬟小鸾将院门打开,见是张正道,急忙将他迎到院中。

  将马牵到前院中栓了,张正道穿过角门,进到厅堂里面坐下。

  这处二进的宅院,贾夫人母女住着倒也足够宽敞。

  片刻后,贾夫人入到厅堂,笑道:“正道,家中可都还好?”

  张正道起身见礼道:“家中一切安好,有劳伯母挂念。”

  待贾夫人坐下之后,张正道问道:“伯母和妹妹,住的可是习惯?家中还有什么短缺的物件,我叫伙计去置办。”

  贾夫人道:“都已经添置的差不多了。”

  “正道啊,我们母女既然舍了大名府,随你来到清河县,是什么心思,你应该明白。”贾夫人斟酌着语句,目光清明,道:“不如挑个吉日子,将聘礼下了,也好早日让香儿过门。”

  张正道见贾夫人终于松口,欣喜道:“小子多谢伯母成全。”

  贾夫人道:“本来你家中已有妻妾,老身不愿将女儿嫁与你。”

  叹了口气,贾夫人继续说道:“如今,说这些也都晚了,等到香儿过门之后,望你能善待于她。”

  说到此处,她有些伤心,毕竟只有一个女儿,若是嫁出去了,家中便只剩她一个孤老妇人,寂寞独居。

  这时,贾氏进屋,低声道:“娘,女儿即便嫁人,也会时常回来看您。”

  张正道见她母女情深,想了想道:“若是伯母愿意,我张家宅院空房颇多,也可住到家里,这样可与妹妹朝夕做伴。”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