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85章 疲师_三国:汉中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实回答即可!”

  杜预沉吟少许,坚定语气说道:“启禀陛下,臣以为伐韩并土之略当可实施。臣初伐马韩,被其等东夷所败,乃是不得其策。今臣苦思之后,已有所得,若能伐韩,必能功成。”

  杜预偷瞄了眼天子,见其脸色没有变化,继续说道:“此次伐韩失利,原因有三。其一,我大汉乐浪、带方二郡位于西端平原之地,但对于东疆山地并无掌握,多为东貊、三韩人所居。我大汉……”

  听着杜预的自我检讨,刘禅也大概明白了此次为何会失败的了。

  首先大汉虽拥有朝鲜北部地区,既占据今天朝鲜的平壤市、平安南北二道等地,但实际上大汉仅掌握了北朝鲜西部的平原地区,对于朝鲜的东部山区如咸镜南、北二道并没有掌握,也缺乏控制力。

  杜预率军沿海边的平缓地带进军,直取南朝鲜的首尔所在的汉江平原。而在进入汉江平原时,被北部的山区(今韩国高阳市)所阻不得深入。加上对东部山区缺乏控制力,三韩人正面坚守山城,侧面袭击杜预的粮道。在粮尽之下,杜预这才撤军。

  至于为什么马韩不缺粮草也很简单,其身后便是富裕的汉江平原,大量的粮草能从汉江平原送到前方的战线。

  实际上杜预这次失败与日后朝鲜版的三国演义中的高句丽如出一辙,百济、新罗之所以能撑那么久,与高句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也是凭借了汉江流域的富庶与北部山区的地势有关。

  过了好一会儿,刘禅开口问道:“卿有策可破敌,不知其方略如何?”

  杜预从袖中取出奏疏奉上,说道:“启禀陛下,臣深思之后,以为我大汉可行疲师扰民之策。三韩虽国小兵寡,但有地利不可轻视,一战实难下之,不如以久战待之。”

  “我大汉据水海之险,拥韩辽、青徐之众,非三韩可以敌之。我军不如简约精锐,化众为小,分出奇兵,或乘船渡海,或骑卒入寇,乘虚迭出,袭扰三韩,救其南则击北,救其北则击其南,使敌疲于奔命,民不得安业。”

  “而我大汉于韩州垦田,积蓄草谷,不及二年,待其师疲粮绝,决成败于一役。届时败其敌,长驱直入,平定三韩,设立郡县,可为我大汉之土。”

  刘禅看着奏疏上杜预进谏的方略,满意地点了点头。

  什么叫人才,这就是人才!

  杜预吸取上次教训后,直接就发现了三韩的弱点,把他们的优势变成他们的劣势。

  三韩位于朝鲜半岛的南部,他们也是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多在西部的沿海上,被丘陵分割开,不仅大汉调动不便,连三韩自己也是调度不便。

  杜预从中下手,派遣骑兵小队从韩州入寇,抄掠三韩乡间;又让青徐出兵,当海盗劫掠沿海城市。

  不过其也考虑到从青、徐二州跨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