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69章 异议_三国:汉中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已经有这个意思了。

  刘禅喝了口茶,皮笑肉不笑,说道:“莫非朕之意有假?”

  姜维沉吟少许,说道:“臣非此意,只是臣心中有一疑虑,若不得陛下言语,恐心中难安也!”

  “卿且直言。”

  姜维迎上刘禅的目光,如实说道:“启禀陛下,今大汉立国不久,烽火狼烟,亦是刚刚消散。且不言四方蛮夷如何,就言我大汉将士所想,恐会不会有疑虑~”

  姜维止住了话,吞吞吐吐,一副不太好说的样子。

  “疑虑?什么疑虑?”刘禅直接问道。

  “嗯!”姜维支支吾吾的说道:“就是将士会不会猜~”

  刘禅微微挑眉,说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姜维赶忙摆了摆手,否认说道:“臣与军士并非此意,只是将士见马放南山,心间定有失落之感。”

  “是啊!”刘禅手扶膝盖,认同说道:“将士之情,朕也能认同。昔日天下征伐,大汉多有依仗。今却刀剑入库,身无施展之所,心有失落,也是应当。”

  天下安定,大汉未来的主旋律不再是战争,而是治理疗伤,恢复解决半个世纪动乱带来的创伤。而这些为大汉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军、士卒们,肯定心有失落之感,他们从主角成为了配角。

  接下来,刘禅语气坚定,说道:“省并军伍,将士固然失望。但若不省并军伍,百姓又会不会失望!自从黄巾之乱以来,天下整整动荡了六十四载,天下百姓十不存一,白骨曝露荒野,百里无鸡犬之声,应当安康治世也!”

  姜维毫不畏惧,也是坚定语气,说道:“陛下,今四方蛮夷仍在,林邑至后汉以来,割据交州之南,连接蛮夷,袭扰交州郡县;西陲羌人,犹如毒蛇死而不僵;塞外鲜卑势力雄健,轲比能虽是身死,本部裂分东、中二地,但拓跋、慕容、宇文、段氏等部落盘踞边疆,势大必然袭扰北疆。”

  “至于辽东,伯济(百济)、马韩、高句丽窥视我大汉平州地界,时常侵扰边疆,欲有侵吞我大汉疆土之意。今若省并军伍,将士心有不满,外戎袭扰,恐军力倾衰,难平外寇。”

  作为反对派的姜维,他担心大汉会因为省并军队,导致军力衰微,从而使得难以抵御四方蛮夷。

  刘禅也是对事不对人,姜维本意是好的。刘禅也认可姜维的出发点,特意与姜维好好沟通。

  作为大汉军方当下三大巨头之一的姜维,刘禅若想搞军制改动,必然要征求霍弋、邓艾、姜维的同意。而这三人当中,就属姜维脾气最倔强,解决了姜维,其余二人也就好摆平。

  刘禅听出了姜维的本意,语气放缓和,说道:“伯约之意,朕已知晓。卿且看能否寻一计策,既省国库支出,又能保我大汉军力强盛。”

  姜维也意识到自己的语气过激,说道:“陛下之意,亦是维本意也!”

  刘禅微微颔首,说道:“既然如此,朕加封卿领平尚书事,与尚书台一起商议改制之事。”

  “诺!”

  待姜维退下,刘禅闭目养神,屏风内的霍弋走了出来。

  “绍先以为如何?”刘禅问道。

  霍弋跪坐榻上,说道:“伯约虽是应诺,但观其本心,或有不愿。尚书台改动兵制,省并军伍,恐是难也!”

  相比于姜维,霍弋对于刘禅提出的省并军伍的想法,没有反对意见,而是直接应诺下来。毕竟霍弋他本身少有出镇地方,他与地方上的将校关系不深,不像邓艾、姜维,他们二人久镇地方,难免受自己亲信影响,为己方说话。

  霍弋见刘禅久未说话,问道:“陛下,莫非为改动兵制,省并军伍,而犹豫不决?”

  刘禅睁开眼睛,笑了笑说道:“伯约虽是一家之言,但其话背后却是众多将士心声。甲士跟随将军征战十余年,乃生死之交,早已难分。今若分之,必有违众人之意。”

  霍弋微微颔首,沉声说道:“陛下所言,颇有道理。然正是为此,我大汉必动兵制,行兵将分离,否则尾大不掉。陛下当为大汉统帅,岂能让将士知将,而不知君乎!”

  刘禅用手指敲着凭几,说道:“不如卿加封为录尚书事,与姜卿、邓卿同入尚书台,与诸部尚书商讨改并军制之事。”

  “诺!”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