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3章 亲耕于田_三国:汉中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回周边人都知道,太子刘禅带着自己几个官吏今天也在耕种,即使见过刘禅之前开垦农田的百姓,也纷纷停下手中手农活,继续前去看热闹。

  不一会,刘禅耕种农业附近,便聚集上百人,刘禅也不说话,继续耕种,一会后,见众人没走,刘禅对着百姓高喊:“农活忙完了吗?”

  百姓看着刘禅牵牛看的津津有味,听到刘禅高声询问,嗓门大的中年农夫激动回道:“没呢,太子。咱们是真种田吗?”

  刘禅用手背擦擦额头上的汗珠,笑回应道:“真种田,还能有假?咱们俩比比今年一亩地谁种的稻米多,怎么样?”

  中年农夫听闻准备靠近刘禅,被侍卫所拦,刘禅摆手,示意农夫过来闲聊几句,定下秋收之约,刘禅又见农夫没戴斗笠,命侍从再拿过斗笠,让农夫戴上,农夫当场激动的要哭。

  众人观看一会,见太子犁田没啥两样,又赶紧回田,忙活农事,毕竟错过时节可不好。倒是农夫出去马上摘下斗笠,赶紧回家让媳妇收藏起来,自己又出去忙活。

  刘禅四人犁完小田,霍弋用拿出长犁,系在两牛之间,犁大块农田,二牛抬杠适合大一点的农田,而且一头牛要小点容易控制。刘禅在前牵牛,费祎、董允在后扶犁,三人又继续开始犁地。

  霍弋与撒完豍豆种子的王平,前往刚刚犁完的小田,弯腰插苗。

  此时,潘浚、马良二人刚刚回到成都,今日听闻刘禅在武担山耕种,前往觐见。毕竟二人皆因刘禅回国,潘浚回国历程并无艰难,本身潘浚以为自己不可能回到大汉,也因此想着在东吴混好点,领命平定樊胄之乱,杀害不少忠于大汉士人,结果自己与孙桓进行交换。

  潘浚听闻时,心中滋味万千,自己知道如果说其他人,孙权可能不换,但是孙桓年龄二十有余,宗室颜回之称,孙权最看好的二代目,自己四十有余,又是降将,表哥蒋琬还在大汉,如何抉择,还有考虑吗?

  孙权确实是如此考虑,孙桓十分出色,又是王室宗亲,自己十分喜爱,即便自己不答应,那些宗亲肯定也不答应。而且加上陆逊对孙桓有愧,对于交换之事,也是赞同,于是孙权忍痛答应交换。

  潘浚虽然回国心生畏惧,但是接二连三接到刘备、诸葛亮、蒋琬书信也安下心,归国后还有重用,不追究在东吴一切作为。

  回国后,荆州士人不愿与自己接触,也就马良等少数丞相府中荆州人士愿意相处,潘浚自然是心中泛苦。

  近日正想觐见刘禅,正逢马良也想,便与之一起。

  潘浚、马良刚到梯田,刘禅也发现,将手中牵绳交于费祎,往潘浚、马良方向走来。

  潘浚与马良相视一眼,没想到刘禅居然是真的耕种,而且费祎、董允居然也陪伴。但也不由多想,向刘禅拱手行礼道:“见过殿下。”

  虽然刘禅膝下全是泥浆,衣服上也是无干净处,但是身上愈发威严气势不敢让人小瞧。

  刘禅淡淡说道:“有失礼仪,潘卿、马卿见谅,你二人归国顺利吧!”

  二人拱手恭谨的将归国情况禀告。

  刘禅听闻感叹说道:“能回国就好,马卿一路艰险倒是辛苦。”

  “潘卿不用担忧,你有大才。陛下、丞相与我共同期盼你回国,近些日可往丞相府多多走动,过些日你新的官职自然也下来,日后不负大汉重托即可。”

  刘禅又与二人,闲聊几句,重点是抚慰潘浚,便打发二人离去、

  不一会至午时,田中事务忙完,刘禅领着四人便回宫进食、洗漱、读书、翻阅奏折不提。

  (这些章都不算水吧,都是在扩展刘禅人设和作风,这些也是情节推动,下一章平乱。)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