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99章 忠臣_三国:汉中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发士卒,还出徭役,供给粮草。即便河东郡甚是富裕,但再厚的底子也会被拖垮的。

  曹叡沉吟半响,问道:“当初于禁被关羽所淹,武皇帝欲为此而迁都,卿言不可迁。献策与武皇帝,令孙权为外力,使其击关羽,遂解樊城之围。今虽败于西蜀,但我国大军将士犹在,为何言退守之事。”

  司马懿苦笑一声,说道:“陛下此一时彼一时也。当初关羽虽勇,但襄阳、樊城未克。虽折损于禁三万余人,但国家实力犹在。今时不同往日,我军于陇右、伐蜀、凉州三战皆败,将士损失惨重,致使天下震荡。”

  “陛下以中军折损,调天下精锐军士补充,又遣关东士卒入关中以抵御西蜀。荆州、兖州、并州空虚,始有孙权入犯,攻克江夏。如今陛下倾中军之力入关中,以战西蜀,洛阳无兵也。今又损五、六万士卒,将尽大败,中原恐有不安。”

  司马懿分析三国局势,侃侃而谈说道:“孙权闻此战果,知晓中原空虚,又岂会舍易而求难,西攻西蜀否?西蜀有永安为险,山道连绵,孙权得此地,如同鸡肋,又岂会毁吴蜀合盟,以近我大魏乎?”

  司马懿又说出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那就是曹魏战败后,兵力空虚。四周的敌人将会如同饿虎扑食一样,围拢上来吞食曹魏的领土。如今曹魏的敌人可不只是蜀汉,还有东吴、辽东公孙氏、鲜卑轲比能。

  沉默许久的卫臻,出列说道:“启禀陛下,今当深思。我大魏在关中之兵,乃天下之兵,是我大魏可以威震天下之依仗。今陛下屯于关中不撤,四夷闻之,边境难以安宁。东吴将肆虐无度,辽东可进犯幽州,敢问陛下我国当又何以对之?”

  卫臻见榻上的曹叡没有反应,继续说道:“陛下,臣虽为微末之才,但亦敢言春时三月,孙权必然举兵进犯。届时吴在南,若陷合肥或樊城,荆淮恐不复我等之手。”

  闻言,曹叡脸色微变。

  其实他们所言,曹叡又如何不知呢!

  曹魏大军现在面对的困难还不止这些,蜀汉回国休整的援军还在赶来的路上。而且接下来天气转暖,蜀汉士卒的战斗力又可以达到巅峰。

  辛毗迟疑半响,也将不好的消息告诉曹叡,说道:“启禀陛下,疫病肆虐,大军中仍然有士卒感染。而且据洛阳来报,郭太后于正月,在许昌宫崩。洛阳疫病未止,多有死伤。”

  此言一出,众人脸色皆变。

  郭太后乃曹丕的妻子,郭女王也。如今去世,于国不利啊!

  曹叡叹了口气,他对郭太后实在没有感情,不过她现在病逝,他也不能不表态。

  虽有这么多困难,但让曹叡主动撤离关中,他还是难以甘心,追问道:“太后驾崩,朕当要理之,不过关中战事仍重。今若按诸位所言,可是弃守关中,莫非要将关中数十万百姓让于西蜀乎?”

  司马懿沉吟少许,说道:“陛下若不舍关中百姓,可效仿武帝所为,迁关中百姓于河东或洛阳。”

  辛毗咬了咬牙,如实说道:“陛下,关中虽重,但与十万大军相比孰轻孰重,望陛下知晓。今精兵多有折损,辎重遗失颇多,强行作战,于大军不利,恐有战败之危,蜀人非一般之敌啊。”

  曹叡没有回答,而是看向众人,脸色难看地问道:“诸将军可策守关中与长安否?”

  面对曹叡的询问,众人垂下了脑袋,不敢直视曹叡的眼睛。

  曹叡见状,冷哼一声,问道:“今关中不可守,诸位言退。诸位谁敢保证河东又能守乎?”

  “臣敢!”

  司马懿站出来,斩钉截铁地说道:“陛下若能信微臣,臣愿为陛下镇守河东及弘农,可令西蜀不得克也。”

  “当真?”曹叡反问道。

  司马懿自信地说道:“臣不敢欺君,陛下若能纳臣之言,臣必能迁河西(指黄河西岸)百姓数万人以入河东,及令西蜀不得克也。”

  曹叡见司马懿如此自信,宽心说道:“卿既有此言,朕当信之。朕有箭伤,难以督战,今当回都。朕将关中后续之事,交予卿。何如?”

  “臣愿领此重任,不负陛下之托。”

  危难时刻,大魏忠臣司马懿还是愿意站出来,为大魏分忧。

  (求票票~)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