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四十八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_我:大明战神朱祁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么可能逃过这几个人精的火眼金睛,细细一琢磨,这里面大有门道。

  先是将这次御驾亲征定性成了国朝未有之惨败,紧接着便说什么罪不在将士百官。

  既然罪不在将士百官,那这个锅,总得是有人背吧。

  总不能让战死的人,比如成国公来担这个战败之责吧。

  人死为大,人家成国公好歹也是为大明流了一辈子血,最后战死沙场,留下一家孤儿寡母的。

  这般忠勇的人物,这要是把罪算在人家身上,如何堵的悠悠众口,让勋贵,让天下人寒心不是。

  既然死人也不能担这个责,还能有谁?还剩谁?

  死了的王振?

  他还不是陛下的人。

  还有立太子一事,本来孙太后做出让步以后,朱祁钰就该立刻册立太子的。

  可朱祁钰偏偏一拖再拖,索性干脆也不去慈宁宫了。

  如今又在这个节点提出,除了兑现承诺,难免没有其他的意思。

  孙太后虽说退出朝堂,可京师内留守的的十二卫亲军还在手里,哪怕是花架子,可上万人的花架子,那也是一股不能忽视的力量,足够让所有人忌惮了。

  而实为监国的朱祁钰手中,只有区区几千人的锦衣卫,至多在加上五城兵马司的人手。

  如此一想,朱祁钰如此的目的也昭然若揭了。

  这几人还能说什么,又能说些什么,只能说上一句:臣等谨遵殿下钧令。”

  朱祁钰对几人的表态很是满意,专门留下几人用了茶点。

  送走以后,朱祁钰靠在椅上闭目养神起来。

  这几人看似态度差不多,可其中大有不同。

  王直已经把自己全部身家都压在自己身上了,自是希望自己更进一步,临了说的事,未尝没有暗暗劝进的意思。

  可于谦就不一样了。

  如今这个情况,于谦掌握着京营剩下人马,他的态度就显得至关重要,甚至远超王直。

  可于谦,也是最让朱祁钰摸不准脉门的。

  他是最早提出让自己总政的,这些日子的试探下来,对帝位一事,于谦不说拥护,但绝不反对。

  但于谦与王直不同,他并未完全为自己所用。

  对于太子一事,朱祁钰心中清楚,自己要想登大宝,立朱见深太子是必然。

  这不仅仅是和孙太后的妥协,也是时局安稳的需要。

  朱祁钰谋划的是以后。

  只要明日能将军心收下,自己登基不会再有阻碍,之后也不会受制于人

  若是不能,就算推上帝位,也是朝不保夕,到时候就真的如了孙太后的心愿,等自己塞外的哥哥一回来就得退位让贤。

  他要的,是大明朱祁钰一脉永坐大明江山。

  “殿下,几位大人都已经送出宫了,您看时辰不早了,是不是该回王府了。”

  开口的是刚刚去而复返的兴安。

  朱祁钰睁开眼,瞧瞧天色,“是不早了,也也该回去了。”

  回到王府,两个貌美如花的妇人早早等候多时,一个怀里还抱着个娃娃。

  一位是郕王妃汪氏,另一位抱着娃娃的,便是侧妃杭氏。

  至于那那娃娃,便是朱祁钰的庶长子,朱见济。

  “殿下万安”。

  两位王妃行了个蹲立,漫步走在朱祁钰面前。朱见济睁着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咿呀咿呀哟伸着胖乎乎的短手。

  朱祁钰对自己第一个儿子宝贝的紧,借过抱在怀里,问道:“市场不早了,王妃可是用过膳了?”

  “没呢”,杭氏没等汪氏开口,眉间含笑说到,“王妃心里惦念着殿下,专门带着妾身和济哥在这等着殿下回来用膳。”

  汪氏不自觉皱了皱眉,也没发作,只说说到::“既然殿下回来了,妾身这就传膳。”

  饭桌上,汪氏眉头稍皱,还是开口问道:“殿下,这几天到底怎么了,外面都在传,殿下,要做皇帝了。”

  说这话的时候,有人欢喜有人忧。

  汪氏满心都是担忧,而杭氏眼角的笑意都快溢了出来。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