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力挺赵小甲_寒门风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人敢答,见没人回答自己这个问题,赵小甲只好自己回答道:“那些没有考中之人,在微臣看来,只有两条出路。

  首先,如果是年轻一些的,他们可能会继续寒窗苦读,十年寒窗对他们肯定是不够的,三年不中又三年,再一个三年又是十年寒窗了,一转眼,几十年就过去了,如果考中了还好,但是没考中,他们已经暮年老矣。

  这些人,他们又能再为南国,做多少贡献呢?

  第二个出路,就是他们放弃进入仕途,然后一部分,可能会选择归乡,继续务农为生,蹉跎一辈子。

  还有一部分人,可能觉得前途无望,意志消愁,从此浑浑噩噩的过一生。

  那再问,这些人,对于南国,又有多少贡献呢?!”

  赵小甲几句话,把众人直接都给问懵住了,给人的感觉,就是无用的一样。

  “左相大人,你这话就有些狡辩了,按照您这么说,难道整个南国,读书人的选择,都是错的吗?”

  面对赵小甲的观点,终于有人出口反驳了,毕竟赵小甲这些话,可是打死了一片人,不要忘了,在场的人,大部分可都是读书人,而且还是正儿八经的读书人。

  “各位,劳烦本相再问一句,在场各位大人,可有多少,是从寒门走出来的?”

  赵小甲问完,在场众人,再次陷入沉寂,因为现场,绝大多数,都是出自豪门,或者说,背后或多或少,都还是有些势力的。

  而真正出身寒门的,并没有多少,现在这些人,甚至连承认的勇气都没有,因为在他们看来,出身寒门,自觉的就让他们身份低微了一等。

  见没人承认,赵小甲只好再继续道:“各位想必也看到了,在场这么多官员,基本很少有人,是从寒门走出来的。

  也就是说,贫穷人家的子弟,想要通过读书进入仕途,这条路是有多么的困难。

  因为从起点上,这些人,就已经输了一大截。

  但是这些寒门贫苦人家的孩子,难道就没有改变人生的机会吗?难道他们就活该,种一辈子地,一辈子为了几粒粮食,把自己的一生埋葬在地里吗?

  咱们南国,可是八成的人口,都是靠种地为生啊。

  这么多人都靠种地只能养活自己,南国未来,该靠谁来实现最强盛?!

  但一个寒门贫穷人家的孩子,想要走出来,又是弹劾容易?

  以前他们可能,只有读书一条路可走,但成功走出来的,确实袅袅无几!

  但是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又多了一条路,格物书院给他们提供了一条新的路。

  那就是他们,可以来格物书院,学一门过硬的技术!

  各位是不是认为,我格物书院,教这些,只是教一些学徒。

  如果你们这么看,那你们就错了?

  一个学徒从拜师到出师,往少了说,至少得十年甚至更长才能出师吧,如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