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四十章 水土不服的战术(中)_战国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以迟滞陈城方向的墨家军队。

  次日下午,一场遭遇战便即打响。

  疾驰阳夏之南的三千赵军遭遇了“墨家前锋”的两千余人,实际上就是陈地做疑兵的野战主力。

  这是赵军第一次和中原地区的墨家作战,却并不害怕,而是颇有些跃跃欲试的意思。

  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这些赵军在对中山国的战斗中屡战屡胜,几次北上草原征伐胡人也是颇有战果,行动迅速又善于守备,故而并不怕。

  三千赵军一面立刻派人回报主将,一面迅速列阵以求固守。

  此地一马平川,全是平原,根本没有一处山丘可以屯兵守卫。

  三千赵军立刻以和中山国和胡人作战的经验,以战车结为营寨,连环为城。

  共结为三个轻车营寨,互为犄角,三门小炮部署在车阵中央。

  火枪手依托车阵防守,戈矛手皆穿皮甲,于车后守卫,以便肉搏。

  这三千人应算是右翼韩军的精锐,在平原上发现了墨家的“前锋”之后,迅速展开了阵型。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没有骑兵的掩护,若是结阵野战,必然会被墨家攻击。

  然而若是这样,则可以阻碍骑兵的冲击,使得骑兵的威胁降到最低,还能够坚守待援,使得部队更不容易崩溃。

  赵、秦等用这种战术,在草原上对付那些游牧民无往不利。

  这种战术实际上源于中原各国的车战之法,墨家在高柳的那一支就常用这种战术和一些胡人部落作战,一部分边堡的游民也多用此作战,还有一些商队的护卫。

  只是用在中原战场,赵军的这一套操作战术终究还是落后了时代太多。

  墨家这边的“前锋”部队是疑兵,但要让对方相信他们是主力,就必须要打赢这一仗。

  而且魏韩等国向来认为墨家最善于集结火炮,昔年成阳廪丘一战,豪华无比的火炮部队让魏国至今心有余悸,故而他们相信,只要炮多,十有就是墨家的主力部队。

  故而这些疑兵除了正常配置的每个旅的四门小炮外,还有六门可射五斤铁弹的铜炮。

  墨家的主将命令骑兵绕到后方,不准骑兵发动冲击,也不准骑兵下马步战,骑兵都是宝贝疙瘩,尤其是这半个旅的骑兵不是拼凑临时征召的良家子轻骑,而是服役期大多在三年左右的精骑,若是用以冲车阵,那可能是要上军事法庭的。

  看着赵军的配置,科班出身已经做到师级军官的墨家疑兵主将连连摇头,心说难道中原之外的战争水平已经落后了这么多了吗?

  这战术在草原上用,当然有效。

  游牧无重甲,只有皮甲,缺少兵器只能骑射,几乎连门铜炮都没有。

  所以吴起在秦之西、赵人在中山北、墨家在高柳云中,都这么用,而且墨家这边还给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称之为武刚车。

  以武刚车结阵,佐以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