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零六章 岁月无情天地焕(七)_战国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竽笙,这不是达成了“民之所欲”,而是达成了“个体之所欲”。

  这个个体是民,但却不是“民之所欲”中的那个民。那个民是“兼”,而这个是“体”。

  这一切与墨家的逻辑是相通的、是自洽的。

  有的人喜欢音乐,有的人不喜欢音乐。

  和有的人可以听到音乐,有的人没有机会听到音乐。

  这二者是不一样的。

  就像是摆在一个人面前,一碗稻米、一块麦饼、一碗粟米……人们选择吃麦饼而放弃稻米是一回事。

  但一个人的面前,只有一碗粟米,却说这个人喜欢粟米,这又是另一回事。

  索卢参心想:“巨子说,使人各得其所长,天下事当;使人各得其所长,天下事当;钧其分职,天下事得;皆其所喜,天下事备”

  “那么,天下事当、天下事得、天下事备,这是利天下。”

  “反过来,能够做到使人各得其所长、钧其分职、皆其所喜,这也是利天下。”

  “而能够做到使人各得其所长、钧其分职、皆其所喜,那么天下事当、得、备就是必然的结果。”

  “那么,其实利天下最终还是以人为本。”

  “我说,民之所欲,天之所志。”

  “那么,民之所欲的最终,不就是使人各得其所长、钧其分职、皆其所喜吗?”

  “既然可以使人各得其所长、钧其分职、皆其所喜,那么结果必然就是天下事当、得、备。”

  “天下事当、得、备,那么不就是利天下吗?”

  “既然这样,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让人们各尽所能,各负其责,分派的工作都是各人所爱呢?”

  “这又需要每个人都能够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有什么能力。”

  “怎么才能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有什么能力呢?”

  “这就需要每个人都能满足最基本的需求,将民之三患解决,使饥者得食物、寒者得衣、劳者得息。”

  “然后才能够学习,知晓自己的喜好、擅长、能力。”

  “那么,怎么样才能够让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呢?”

  “这天下有贫有富、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的本源,又是什么呢?”

  “解决不了这个本源,那就永远不能让人各尽所能、各负其责、各喜其劳。”

  “做不到以上,便又不可能达成民之所欲。”

  “不能让天下人自由选择自己所欲,那么这就是虚假的达成了民之所欲、天之所志、民主君神。”

  “每个人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所欲,是兼民之所欲的基础。”

  当他推论到这一步,其实已经触摸到了那层可怕而真实的面纱。

  为何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又为何会有人可以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竽笙,食鼎烹油?

  其实,索卢参开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