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章 苦湖_映秀十年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望江。高唐偏远,郡王更是世人相传中的一大庸王,根本不把盐货交易放在眼里。于是易家只好从望江买了盐,再艰险万分地运回内地,只是加上路途中所费,又如何能抢得过抱负楼的买卖。

  商会中人自然也想过,天下缺盐最要紧的地方,实际上是与中土议和已有数年的西山国。但朝廷早有明旨,与西山的盐铁交易一概由抱负楼经手,旨意中写着的倒是冠冕堂皇:货由一家出,便于控敌之需。只是谁知道那位老王爷给太后的家书里面写了些什么。

  想到这些年来在与抱负楼的抗争中虽互有胜负,但在盐之一物上却是颇为吃亏,长盛易家派驻望江的大掌柜董里州便是一肚子闷火。他搓了搓手,强抑着紧张回头,看着自己身后一长串的船队在这冬日的清江上负重而行,一时兴奋,一时却有些无措。

  八九年来,他在望江一地养尊处优,倒也极少有押货的事情,只是这一次却是主动请缨。倒不是为了让易夫人觉着自己有事必躬亲的劲儿,只是若真将这连绵二十三船的白盐交给别人来管,自己可真有些不放心。

  “二十三船白盐啊……”他叹了口气,心中想着,这望江一郡半年的产量若能运到西山,那可就是二十三船白银啊。想到此节,他不由心中一紧,看了看天时,已近黄昏。

  “董老板。”一个中年人向跨入船中的他招呼道。董里州一见那人,面上堆起笑容,迎上前去:“易大人但请放心,这连夜而行,顶多再过半个时辰,就能过苦湖了。”

  易大人笑了笑,道:“有您押阵,哪有不放心的道理,只是天已晚了,还是吃饭吧。”此时舱中桌上已有两人已捧着饭碗在那处大嚼,只是低着头,看不清眉目。

  董里州哪里敢和这三人一桌吃饭,讷讷笑道:“三位大人自请慢用,我去后舱吃就成。”一面急着向后舱走去,一面想着:“跟着这两个凶星,也不知是福是祸。不过那位似乎天塌下来当指压的王爷,这一次也是颇为着紧此事,竟连荒原战场上的三面旗都调了回来。”

  船队此行正是望江郡王和长盛易家间的一次见不得光的协议,准备将望江半年所产的井盐私运出关。

  早年间莫说这大规模的走盐,即便是那些山中农夫背着盐包,想从苦湖那处过去都不甚容易,要知西大营的大帅舒不屈虽一直与朝中诸臣有些不和,但至少在些朝廷明诏的大举措上还是不敢乱来,苦湖之下的那座小城倒还是派了些兵的。

  但不知从何时起,那小城竟成了不设防的所在,一干望江边上的山农纷纷买了盐,再花上二十几天的功夫,从边城出去,转手倒给西山,从中获利不浅。

  易家乃天下第一商会,望江郡的王府买办也是胆大包天之徒,眼见升斗小民也能经此道而过,自然不肯放过如此良途,两边一拍而合,便做起了暗地里走盐的事情。这二年间,已有好几批盐队走过去,也没见出什么事情。董里州身为望江一地商会掌柜,自然对此事万分清楚,但像今天这般,带着二十三艘的白盐,浩浩荡荡地开过去,却真是有些骇人。

  董里州口所称呼的易大人,正是望江郡王身边不离左右的人物,王府总管易风。

  只听他对着舱中那二人笑骂道:“瞧你们两个那吃像,人家董里州大老板可是拿调羹喝汤的秀气人,这不被你们骇地溜了。”

  二人中的一位抬起头来,端起桌上的汤碗直接就喝,咕噜下去了一半,方舒坦的长叹一口气,笑道:“那老家伙我早瞧他不顺眼了,老子在前面打仗这么凶险,也不见他从西山整回来的马便宜几个铜子!”

  此人穿着一件

  (本章未完)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