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八四章:援锦(求订阅、推荐、收藏)_崇祯本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们最害怕引发军中暴乱之时,小兵们才有拿回自己部分欠饷的机会。

  士卒的这种要求,对祖大寿这种军头来说,他们当然难以承受。不说别的,单只所谓的欠饷,若要让军头们补齐,军头们也肯定是大亏、特亏的。要知道,军头们从兵部拿到的拨款,本就因所谓的漂没,而从未拿过足额。

  当然,军头们吃空额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样,战时士卒闹饷,军头们就向朝廷大肆抱怨,借军情逼朝廷负担这些战时饷、开拔银等额外开支,也就成为了大明惯例。

  祖大寿来袁崇焕面前抱怨,这是军头们最正常不过的反应。不抱怨,难道让他们拿自己的钱去给士卒发饷?

  常规抱怨而已,祖大寿怎么也没想到袁崇焕会有如此反应。

  见袁崇焕的脸真正沉下来了,祖大寿忙一叠声的应道:“抚台大人,抚台大人勿恼。抚台大人所命,卑职必当遵从。何须明日,今日卑职就派家将出城。”

  偷眼观察下袁崇焕脸色,祖大寿又愁眉苦脸的说道:“抚台大人,出援锦州,卑职可先派家将出城应急,但这战时饷和开拔银,无论如何还请抚台大人要尽快拨下才是。”

  听到祖大寿答应派兵出城,袁崇焕眉头微松,他有些恨铁不成钢的训道:“大寿,你早就该这么想。陛下眼前,你还不知好好表现,你这…”

  强把已到嘴边的几个字咽下,袁崇焕又紧盯着祖大寿吩咐:“我精骑既然出城援锦,那就一定要大张旗鼓。明白吗?一定要大张旗鼓,让全城都知道。”

  听到大张旗鼓四字,祖大寿总算明白了袁崇焕的意思。他立马精神抖擞的大声应道:“多谢抚台大人点拨,卑职这就去安排。卑职一定会让全城所有人都知道,我精骑已出援锦州。”

  见祖大寿明白,袁崇焕脸上这才露出一丝微笑:“战时饷、开拔银是吧?本抚明日就批下。大寿,你去告诉下面的儿郎,只要大家尽心用命,本抚绝不会亏待他们。”

  当祖家家将为主体的宁远精骑,大张旗鼓的踏出宁远城门时;山海关外,满桂率领着他的五千骑军,乘着夜色也悄悄离开了驻地。

  夜色中,瞥了一眼紧随身旁的内侍监军刘应坤,满桂脸上浮现出满意的笑容。

  “刘公公,谢了。”

  稍缓马速,满桂拍拍刘应坤的肩膀,豪爽的笑道:“公公高义,满桂全都记在心中。此次援锦,首功当属公公。回头,满桂定要请公公大喝一顿。”

  这些可不是客套话,对内侍监军刘应坤,满桂现在真的是异常感激。

  后金来犯的狼烟一传到山海关,满桂就已经开始了出兵的准备。可满桂怎么也没想到,他想出兵,首先就遭到了蓟辽总督王之臣的阻拦。

  王之臣阻拦满桂的理由很简单,鞑子进犯锦州,当由宁远援锦。你满桂只是山海关总兵,若无宁远求援信息,就当先以山海关防务为主。

  王之臣的反对,让满桂的出兵计划只能暂时停摆。没办法,按大明以文制武的规矩,没有蓟辽总督王之臣的首肯,满桂根本就没有调兵出兵的权力。而且与祖大寿一样,要出兵,满桂也遭遇了战时饷和开拔银的困扰。没有总督衙门的拨款,满桂可拿不出5000骑兵出兵所需的数万战时饷和开拔银。

  就在满桂一筹莫展之时,刘应坤出手了。

  满桂也不知刘应坤是如何操作的,他只知刘应坤去了王之臣的总督府一趟,就为他拿到了出兵和由大众钱庄垫付银子的手谕。正是有了这份手谕,满桂才能现在就率兵前往宁远。

  是,王之臣同意满桂前往的并不是锦州,而是宁远。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