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章 入口!_异世界征服手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门为高山科研准备的18改,通过减少挂件载重量,使得内部载重和空间都更大了一些。

  因此李百安的这趟飞行,直接在机舱内安放了好几台电子设备。

  什么?

  你问是为哪座山的科研准备的?

  直18改的极限飞行高度是9400米,你说哪座山叻?

  至于为什么用军用机做科研任务,别问,问就是军转地。

  嘟嘟嘟——

  直升机的升空速度很快,没一会儿就到达了四千多米的高度。

  正常四千米的高空温度大约是零下九度,对于北方佬们来说不算什么事儿。

  这种温度只需要一套鸿星尔克的羽绒服就能搞定了,毕竟柱州棉的质量大家都知道嘛。

  抵达高空后。

  李百安先用红外测温仪检测了一下目标区域的中心温度:

  “核心区域零下56°,看来这里的y粒子数量还是不少的。”

  先测量区域的中心势场吧,上点质量模型。

  密度分布就按均值计算,争取把y粒子的出口给定位到米级别。”

  助理赵志明立刻道:

  “明白,我现在就去准备。”

  几分钟后。

  一台长大约有四米,宽大约两米的机器被搬到了舱门附近。

  这是一台电子垒势检测仪,由于尾端需要外联其他设备,因此探测器很难将其携带到高空。

  众所周知。

  在统计物理、固体物理中,讨论晶格布里渊区时,会假定晶格中的原子在平衡位置静止不动。

  但实际上,晶体中的原子进行着热振动。

  这对电子的运动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由于原子核的质量比电子的质量要大得多,所以其运动速度比电子慢得多。

  又由于电子的质量比原子核质量远小得多,所以可以把电子和原子核的运动分开处理。

  即只考虑原子核对电子的库仑作用,不考虑其他两者的作用。

  相当于原子核对电子只提供外势.。

  在b-o近似下。

  由电子和原子核形成的多体系统,会转化为原子核的经典力学运动和多电子的量子力学运动。

  原子核的运动近似为简谐振动,简谐振动可以看做许多格波的线性叠加,格波的量子是声子。

  而相互作用多电子体系用薛定谔方程描述。

  而随着科技手段的发展。

  这一技术也被运用到了微观领域,不再局限于晶体。

  例如y粒子。

  其电子态的波矢分类也是完全符合多体系统的。

  也就是说把单个粒子看出固体,从而进行垒加性的研究。

  当然了。

  对于鲜为人同学们来说,只要知道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就是了。

  势能场的测绘,对于锁定‘入口’的具体位置非常关键。

  毕竟对面可是个异空间。

  你不确定入口在哪儿,哪怕拿东风去轰也是炸不开的。

  因为两者根本不在一个坐标系内,就跟你的纸片人老婆只能出现在本子而非现实中一样。

  很快,仪器开工。

  三分钟后。

  一道立体的势能图出现在了屏幕上。

  这是一个类似丘陵般起伏的图像,其中绝大多数地方都是浅蓝色的,唯独中间是个红色的凸起峰状图。

  哪怕是林子明这种压根啥都不懂的大老粗,看到这图也明白发现了什么。

  果不其然,只见李百安看着这段图像,重重一拍手:

  “确定了,入口就在我们正前方米,电子屈强在波动,说明这这是一个类似漩涡的小型气旋!”

  ........

  注:

  有评论说想看科学解释临近空间,异空间不吸引人。

  只能说你大错特错了,接下来几章解密,接着看吧。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