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三十三章 四姓小侯待救援_汉末皇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番询问,伏泉得知,这徐福之所以和那板楯蛮兵争斗,却是因为两人赌博,那板楯蛮兵输了太多钱,口出不逊,言语之中,辱及徐福母亲。

  徐福父亲早丧,如今唯有寡母一人,因此事母极孝,当即便含怒拔剑,势必要和这言语辱母的板楯蛮兵,一决生死,这才有之后的事情发生。

  听了之后,伏泉也不由感慨,徐福后来会杀人改名徐庶,也并不是没有缘由的,毕竟像他这样不考虑家人便动刀的游侠风气,为友人报仇明显就是平常事了。不过,也正是因此,本来出身就不太好的他,杀人改名后,去求学进取,能被那些高门大族瞧的起才怪了!

  而对两人私斗这事情,伏泉一时间也是难以决断,实在是这二人,其实各自都有过错。

  两汉以孝治国,孩童识字后,读的第一本书就是《孝经》。老母受辱,徐福如果不生气,才是怪事,而此时复仇之风兴盛,盖因《春秋》之义,子不报仇,非子也。

  当世去上古未远,民风质朴,复仇之风盛行,复仇不止局限在血亲之间,乃至为老师、为朋友报仇杀人的事例,都屡见不鲜。

  百余年前,历经两汉兴衰的大名士桓谭曾有疏称:“今人相杀伤,虽已伏法,而私结怨雠,子孙相报,后忿深前,至於灭户殄业,而俗称豪健,故虽怯弱,犹勉而行之。”

  著名的襄公大仇,九世报之,对此更是影响深远,因此常有辱及父母长辈亲友者,被对方寻机仇杀。虽然至本朝时,复仇之风虽减,不复先前,但仍盛行,不说伏泉自己当年就因为曹破石辱伏完之事,怒杀其人,就是伏泉所认识苏不韦、阳球等人,哪个不是因父母之仇,而动刀杀人的?

  而且加之社会对复仇者的同情与支持,官吏如果给复仇者减刑甚至释放,会得到百姓赞赏,所以导致复仇者甚少惩罚,故而因私仇而刀剑相向者,可谓是有恃无恐。即使有人没能逃过官署的处罚,这些人逃脱之后,也会有不少百姓之家,会因为对方的事迹,而主动庇护。

  以鉴于此,一方是自己麾下兵马,另一方又是自己想要的能臣,伏泉自然不好偏袒谁,否则偏袒任何一方都会令他难堪,最终,伏泉选择了最为稳妥的两方皆受罚。

  毕竟,仅仅只罚了板楯蛮兵的话,无疑会让麾下兵卒有怨言,终究他们是跟随伏泉南征百战的老兵了,而仅仅只罚徐福的话,也会让这孝子对伏泉有怨恨,让伏泉想要收纳他的想法功亏一篑。

  伏泉让那板楯蛮兵,先与徐福道歉,随后又令军士以杖二十来惩罚他,不过念及大战在即,此罪战后再罚。至于徐福,其既已被征召入军,自然得服从军法,如今在军中私斗,固然情有可原的,但不可不免罚,其罪比板楯蛮兵更重,已经到了出刀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