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55章 魔鬼细节_买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严格的限制百姓的迁移政审分最开始的时候是很好用的,因为买活军的地盘很小,只有彬山、云县和临城县的时候,当然很好用了,一个人出门去做工,不是去彬山就是去云县,有什么事两边来回写信问一问就好了,通信时间也很短,人口也少,不过是几万人,分开来管理的话,一个基层吏目对接的不过就是几百人,大致都能做到心中有数。

  现在,地盘大了,有几百万的百姓,百姓们也活跃了,到处的乱窜,那么政审分的管理就成为一大难题了,并不能收到谢双瑶理想中的效果。而且,这个纰漏并不是只影响到政审分,买活军有很多福利是和户籍挂钩的,譬如说新占之地的百姓,他们享受的福利和老地盘的百姓、进买活军这里来做活的流民,都有很大的不同。户籍身份不能明确的话,福利制度也就无从贯彻了,这也会带来很大的问题。

  所以说,在电脑和网络发明之前,对人口的流动进行严格管理,还真是在百姓看来毫无必要,但在官府看来却几乎是必须的限制啊谢双瑶想到这些事情就头疼,一个良善百姓闲来无事,想在买活军治下旅游旅游,效仿徐大侠的风采,这难道是什么坏事吗

  按照谢双瑶的本意,还要鼓励这种探险精神呢。如果一个政权长期要求所有百姓都待在原地,那怎么培养出冒险家百姓们还会敢于去海外闯荡吗如果出门是件麻烦的大事,那么,整个文明就会倾向于少出门,这是不可扭转的客观逻辑。

  出门是不可能不出门的,只能想办法对这个制度进行修订,谢双瑶的智囊团只能一些蹩脚的策略比如说。把百姓每年出外做工的地点和行业都进行限制的话,如此一来,档案的管理还是相对简单的,只需要派出专人进行对接就好了。

  譬如说每年九月到十二月,吴兴县所有外出务工的百姓,都在官府的组织下去云县,只能在云县做工,期间由云县衙门管理他们的档案,期满递交政审分档案,回到吴兴之后,由吴兴这边对应入档这样的话,政审分就可以始终记录这一批人的德行动向。

  但是,这种做法就像是敏朝把百姓生硬地分为士农工商一样,完全忽略了人的个体差异性,这样拍脑袋的政策,除了让人头疼以外,是没有什么可行性的。谢双瑶对这种盲目给百姓加压,违反人性的做法并不感冒,不过这样一来,她就只能放弃一分通用的想法了比起想办法让一份档案全国管理,目前来说,更好的办法还是一分一地。

  也就是说,对于一般的百姓来说,长期在甲地生活,会有一份厚厚的平日档案,但是,这份档案中的分数,只能在本地使用,去到外地的话,就是从零开始,好的东西也积累不过去,坏的东西也不会带去影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