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66章 宵衣旰食(中)_买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地留下来。“这五篇中,十八层地狱此文,主要是给迷信至极的愚夫愚妇观看,尤其是那些爱好听经**的文盲既然不识字,又怎会特意买外地的报纸来看呢在周报上刊发此文,实在是无用的。”

  “缠足考一文,只起到正名的效用,其之所用,在于补充考证,专投合一些金石学家的胃口,然而其中立论的逻辑十分薄弱勉强,似乎是考证到了这些知识,不吐不快,却又知道仅仅这些知识没有什么说服力,不得不强行拔高。只是用来在论战中事先堵嘴的但论战必有双方,此处不是武林、金陵,没有揭帖,周报上的文章发出去是看不到回音的,凡是支持缠足的人,都在买活军治外居住,无法前来投稿驳斥,因此没有发它的必要。”

  此时的文坛当然也有论战,甚至还十分的多,除了奏折论战之外,常见的论战往往发生在有贡院的城市读书人云集,观众多,以揭帖的方式进行,你发一张、我发一张,到处地去张贴起来。张少爷这是还习惯了以往的论战方式,听到沈曼君这样说,面上也不由得露出愧色,喃喃点头应是。

  在沈曼君来说,老师当久了,其实非常习惯于侃侃而谈,她的沉默主要来源于心中的尴尬,以及今日与会者各自特殊的身份,现在既然打开了话匣子,便一发说明白了。“至于缠足坏华夏之基,这篇也是一样的道理,这篇文章中的思维方式,重数字、重逻辑,全然是买活军的文风,因此面对的是买活军治下的百姓外间是看不太懂的,这里便有了一个听众偏移的错误,看得懂的读者不会去缠足,给家里女儿缠足的根本不会被说服,只怕更会感到这篇文章危言耸听,竟将大敏和建贼比较,伤害到了心中身为大敏子民的那份尊严呢。”

  一旦说开了,反而觉得畅谈一番其实也没有什么,并没有什么人用外头那老式的规矩来应对沈曼君的言辞一个妇人家,在外男面前夸夸其谈天下大事这成什么样子反而大家都很认真地在听她的话,便连最撒漫的张家少爷也连连点头,更是露出了诚挚的钦佩之情,仿佛真觉得沈曼君的见识高过自己一样。

  沈曼君不由就抿了抿唇,这才续道,“至于缠足为儒门之害,便更不要讲了,虽然所说的或许不是没有道理,但却万万不能刊发这篇文章刊出去,别的妾身不知道,但那些原本设法买报纸来看的外地儒生,从前或许还会将报纸送入内帷传抄,但这篇文章之后,其会不会买报纸,先不好说,即便还买,也不会再给女眷去瞧的。退一万步去说,哪怕之后还会给女儿们看报纸,也一定要详加审查,将所有不适宜的文章一律剪掉。张少爷,你想,我说的是不是这个道理”

  张少爷居然答不上来,注视着自己这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