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十章 证道音_八爪南宫《蒹葭络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片山峰。

  朔方原南北三千五百里里,东西四千里。靠近凉州这边,是一望无际的朔西草原。临近雍州的朔南,过了栖鸾山口,则是大片的松柏林海,被称乌方木乡,乌方是荒人语言中大海的意思。靠近东部,朔方原逐渐升高,最后在东海之滨形成极天涯。

  总体而言,朔方原是一片平坦的大地,而这片大地上,却有一片突兀高耸的山峰,彤阳山。

  彤阳山位于朔方原最北端。当初,始帝白煜北伐,大军横扫荒原。在屠戮了百万荒人后,大军来到了彤阳山下。据史料记载,

  当时彤阳山上突然出现一轮太阳,随后太阳融化,化作滚烫的铁水,从山顶奔流而下。流动的火海浪头上,站在一只青铁色的巨鹿,鹿角像是火焰形成的珊瑚。

  措手不及的北伐大军,被烧死烫伤无数,临时撤到辽河以北。靠着这条朔方原上最大的河流,阻住了流动的火海。

  之后的事情,史书上也含糊不详。只知道结果是,北伐大军死伤超过半数,始帝白煜下令将幸存的五十万荒人全部赶下极天涯。而在辽河以南五百里,乌方木乡以北边界处,建筑割鹿台,北疆终于平定。

  所以,孟一苇可以肯定,这块黑布上的山峰就是彤阳山。

  这块黑布就放在灶台上,和铁棍、木柴离得这么近,难道三者有什么联系?

  道宗和书院初代山长说,铁棍得自荒原,难道就是彤阳山?

  看来,自己还要走得更远一些!

  孟一苇站起身来,看到木桌上有一碟子调好的朱砂,看来是道宗当初画符所用。

  他撕下两截衣角。一截将木柴上的文字,用朱砂拓印下来。一截则临摹了黑布上的图案。这里的一切都是道宗的遗物,对于道门来说无疑是至宝,他不可能带走,只能偷偷用一些八百年前的朱砂。

  将拓印好的文字吹干,孟一苇心中一动,将布条缠在了流血的左手。

  在缠紧的一刹那,手心的神纹又有动静。

  不过这次不是灼热,而是一股清凉。

  此时,孟一苇已经想通,刚才进入草屋之时,自己突然挣脱了禁制。不是因为自己开通的气穴,而是手中的眼纹吸食了鲜血。

  孟一苇不知道是什么原理,但是显然是吸食了鲜血的眼纹,让自己摆脱了禁制,但是孟一苇心中总觉得不是什么好事!

  现在被拓印了未知文字的布条包住,孟一苇却明确的感受到了眼纹对识海的影响。

  手心的眼纹变成了一股泉眼,源源不断的纯粹的的神识,从眼纹中涌出,顺着手臂流进自己的识海。

  孟一苇此时才想到了黑布左下角,还有两个用符文写就的字,“神源”。原来如此啊!

  孟一苇现在肯定,铁棍确实来自彤阳山,因为此时不断涌出的神识,不就是最真实的神源嘛!

  从眼纹中流出的神识极为凝实,流入孟一苇的识海之后,就变成了几倍的海水。孟一苇不知道自己之前的识海有多大,但是现在他有感觉,识海在变得更深、更广。

  神识还在不断的流入识海,外界的天地却突然变得不同。

  被老天师阳神封禁的剪云山,还没有完全封闭。前山仍然还在开放,等到三日之后,香客全部下山,才会最终封山。

  此时从前山向天空看去,晴朗的天空中突然出现大片的云层,特别是东天边的云层格外厚重。

  “那是什么?天边出现了一道门?”一位下山的香客感觉天色突然暗了下去,不禁抬头看去,惊呼出声。

  他话音刚落,一阵宏大的钟声就从云层中传了下来。

  整座剪云山在钟声中颤抖。

  刚回到斗旋宫中,准备打坐小憩的老天师,猛然睁开了眼睛,

  “这是?证道音!”

  。牛牛小说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