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0虚虚实实环环相扣,曲曲直直计计诛心_将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日后,误判案在刑部衙门正式开堂。

  邵安端居堂上主位,是谓主审;刑部诸人站立于侧,是谓陪审。堂上还有枢密使高巍在旁坐着,奉旨听审。

  邵安一拍惊堂木,肃然道:“带人犯。”

  冯彻一身灰白色囚服,手脚带铐,蹒跚而行。虽然潦倒,但精神尚可,也无刑伤。

  在场的多是刑部官员,大家平日里与大理寺的抬头不见低头见,此时见大理寺长官跪于堂下,一个个心头沉重万分。

  按例先问案情前因后果,冯彻供认不讳,误判属实。

  刑部官员们听了冯彻供词,各个摇头叹息,看来流放是免不了的。高巍得意洋洋,觉得此案已板上钉钉,冯彻跑不了了。

  邵安却没有急着结案,又问道:“你与刘咏舟曾在刑部共事,是否有仇?”

  冯彻不知邵安为何有此一问,如实道:“不曾结仇。”

  “何人能证明?”

  冯彻不假思索道:“堂上诸位刑部官员,皆可证明。”

  邵安扫视站在的陪审官员,大家称的确无仇。

  邵安又传了当年为刘咏舟验尸的仵作,问道:“刘咏舟死后,是你验的尸?”

  仵作跪禀:“是。”

  “刘咏舟死因为何?”

  “死者脖子上勒痕呈深紫色。上交于左右耳后。眼合唇开,舌根发紫,舌尖突出口半寸,喉骨破碎。确为吊死无疑。”

  “刘咏舟身上刑伤是否致命?是否有用刑过度之嫌?”

  仵作答:“没有。”

  邵安再拍惊堂木,“传证人。”

  众人疑惑,纷纷望向门口,心道哪来的证人,是来证明什么的?结果发现,来者竟然是刘汝卿。

  邵安问道:“你父死于何因?”

  刘汝卿答道:“家父上吊而亡,皆因董疾逼迫而死。”

  “尔等为刘咏舟殓葬时,其刑伤是否过重?”

  “只有鞭伤,再无其他。”

  邵安总结道:“看来刘咏舟并非死于酷刑。”

  高巍听到这里,感觉有点不对头了,插话道:“误判罪既已查明,为何要查刘咏舟死因?还请丞相速速结案。”

  邵安却道:“高将军所言甚是。可凡事要依法办理。本朝律例:凡官吏挟私仇故禁平人者,杖八十;因而致死者,斩。①”

  “那就应判斩刑。”高巍理所当然的说道。

  在场的文官不忿,高巍只是来听审的,有何权力发言,干预审讯?

  邵安道:“将军此言差矣。刚已证明,冯彻与刘咏舟无怨无仇,并非‘怀挟私仇’。其次刘咏舟并非由于刑法致死。其死因,乃是董疾逼杀。”

  高巍怒道:“要不是冯彻囚禁刘咏舟,何以遭董疾毒手?”

  “将军所言极是。”邵安正襟危坐,高声宣判,“冯彻在未有确实证据前,非法囚禁犯人。按律:若不应禁而禁,及不应枷、鏁、杻而枷、鏁、杻者,杖六十。②”

  邵安话音刚落,高巍第一个嚷起来了,“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