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9章 消失的五百六十万两国帑_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常都督一人听。”

  常风虽是都督佥事,但依照官场称呼就高不就低的原则,陈清称他为“常都督”。

  钱宁有些不高兴:“你真当我这个指挥使是摆设不成?我们帅爷日理万机。哪有功夫管你那些鸡零狗碎的事。”

  陈清听了这话怒目圆瞪:“鸡零狗碎?我要举发的大案,事关朝廷财政大计!”

  常风吩咐钱宁:“你跟敬武先退下吧。”

  钱宁道:“帅爷.”

  常风加重语气,重复了一遍:“退下!”

  常风的态度让钱宁心里有些不爽。我给你当了十九年的下属。好容易职位升到你之上了,还是要听你吆五喝六

  钱宁无奈,只得叫着尤敬武离开。

  北镇抚司大堂之中,只剩下了陈清与常风两人。

  常风道:“陈部堂,什么大案?请讲吧。”

  陈清又喝了口茶,这才慢条斯理的说:“朝廷税收,分为物税、币税两种。物税即征收实物,譬如粮食、布匹、茶业等等。币税则是白银。”

  “抛开物税不谈,只论币税。先皇登基之初,大明两京十三省币税年收入为五十五万两。”

  “先皇在位十八年,币税收入年年增长。至先皇驾崩前,币税年收入为三百三十七万两。”

  “从朝廷不断增长的币税收入上,就能看出‘弘治盛世’四个字名副其实。”

  常风道:“陈老部堂。我虽是武将,但也有举人功名,并非只知道打打杀杀的丘八。您说的这些,我都知道。”

  陈清道:“你且耐心听我说完。先皇在位十八年,算下来,每年币税收入的均数为一百五十九万两。”

  “岁用方面,上册的年均帑银支出是一百万两。”

  “也就是说,年均盈余为四十九万两。十八年下来,太仓积银应为八百八十万两。”

  常风道:“我记得弘治十七年冬至日早朝,户部尚书佀锺禀奏过,户部账面存银八百八十万两。”

  “刘首辅夸赞说,此乃大明自开国以来积银之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先皇是盛世天子。”

  陈清怒道:“佀锺滑头!问题就出在‘账面’二字!你知道太仓积银实数是多少?”

  常风问:“多少?”

  陈清一拍桌子,从牙缝里积出一个数字:“三百二十一万而已!”

  常风目瞪口呆:“太仓国库不是号称‘账不差一钱’嘛?存银实数跟账面差了近五百六十万两?”

  “银子呢?插上翅膀飞了?”

  陈清苦笑一声:“谁说不是呢?我刚到任户部半个月。按照规矩去盘库,发现了这件耸人听闻的事。”

  常风倒吸一口凉气:“难道国库出了盗银的惊天大案,库兵们盗走了五百多万两银子?”

  “又或者户部官员有巨蠹,贪污了五百多万两银子?”

  陈清道:“真要是那样就好了!银子还追的回来。”

  “告诉你吧。五百多万两银子不是被盗,而是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