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九章:分田到户_明末,我拥有无限物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查过首里城地方志,他祖上姓张,是在蒙元入侵中原时,从沂州逃难到琉球来的,最后在琉球扎根下来。因为自己长相与那些老爷无异,对于自己这汉人的身份,度查一家人深信不疑,更为此感到自豪。

  度查一家原来是倭人农奴,这些年一直帮着倭人打理田地,全家也就混一口粗粮吃,只能说饿不死。

  但这次新军来后,把岛上平时奴隶他们的倭人抓了个干净,还给她家分了二十亩田地和一头水牛,这让他一家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一大早,他便赶着牛车,带着所有家当,朝着分到的田地赶去。

  等到他们赶到分配土地的伍柒村,已经有二三十户人家先到了,这些人很陌生,他以前没见过,但都很友善,见着度查一家到来,含笑点头示意,度查也学着城里老爷们的样子,作揖一一回礼。

  在人群正中央,新城指派来的村长正在翻译的帮助下,询问来人姓名。

  村长名叫李为宪,因为作战时不慎摔伤,进了村官培训班,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跟着船队来了琉球。

  此刻,他看着名册上这一个村几百人名字的十分郁闷,册子上不是李二就是张大张二之类的。一个村子用大牛、二妮、大狗、二狗名字的就有足足百来人,心说这都谁给取的名,不过好在都是不同姓分配,不然真要出糗。

  看着对面又来一家人,李为宪带着翻译上前开始询问。一问之下,发现又来一个叫牛的,这次不是李牛王牛,叫张牛。

  李为宪看着村册,已经到了三十户人家,当即让人开始发放物资。

  这一次发放的物资包括一间木质组装房,一些农用品,一些前期生活必需品,如锅碗瓢盆,煤球炉、铧犁等。

  这些物品属于前期投资,成本二十两。

  当然发下去不是免费的,作价七十两银子,后面这些家庭需要五年还清。

  对此,这批安置民也没有丝毫的怨言,毕竟这些生活以前哪敢想,哪怕开价百两银子,他们也不敢多言。

  账在分配处就替他们讲解过,地里一年收成最少最少二十多两银子,一年还十四两,还能存下来十多两,再算油盐消耗,也有十两银子存下来,五年过后每年就是二十几两存银,这笔账很好算的。

  叫来一群人,李为宪站在一旁,全程讲解过程。这种组装房虽然便捷,也必须要有人指导,尽管里面有说明,但这些人肯定是看不懂,不指导是装不起来的。

  十几个人动手,只用了一个来小时,一间崭新的木质组装房搭建完成。

  这一次发放的属于加大型,占地有五十平米,同样是单层建筑。里面隔了三个狭小的房间和一个饭厅,作为这些人前期的避风港。

  度查一家的地是二十亩水田,位置在伍柒村南边。

  既然现在落户到了这里,房屋自然也要搭建到边上。

  用了两个来小时,他赶着牛车将发下来的物资全部运到了田边空旷地带。

  经过刚才李为宪的讲解,一家人对于组装过程已经熟稔于心,开始整地组建属于自己家的房屋。

  组装谈不上难,都是卯榫结构加上钉钉固定。总共就四面墙壁,里面的小单间隔离板厚度与墙壁大小不一,很好辨认。

  一家人花了半天时间,将自家小屋在空地上立了起来。度查拿着柴刀又在屋外的山林里砍了些树木,在屋子中搭建好床铺,铺上些稻草,这个家才算大功告成。

  第二天一大早,度查一家人起得很早,度查赶着牛进入了田里,套上铧犁后他负责犁地,家人在搭建田埂。

  这二十亩地可是全家的盼头,自然希望早点将地开荒工作做好,快些开始育苗。

  不止是度查家,这个时间点,整个伍柒村的田间地头都是一片忙碌景象。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