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十六章 蓬勃发展的医学院_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再多都无所谓。

  当然了,柳铭淇也已经把柳铭宥给单独提了出来,让他去做石油提炼出来的那些化工品。

  倘若能早点把塑料制品做出来,那对于整个大康的生活便利程度,就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了。

  ……

  柳铭淇走到另一个教室,发现这里也有一位御医,在跟学生们讲解着男女躯体的不同。

  赫然在课堂的正中间,便站着两个赤果果身躯的男女。

  御医戴着手套,就在他们的身上指指点点,让学生们观看。

  学生们显然也是老司机了,一定看过不少次,否则他们肯定不会这么的淡定。

  这样的观摩和比较,是非常有意义的。

  以前的中医只是望闻问切,对人体的内外部位,了解得太过复杂和玄乎,只有医术非常高明的医生,才可以准确的判断。

  但问题之大部分的医生都只是中等水准,甚至是中下等水准,他们的望闻问切只不过是走个样式,许多时候就按照病人描述的病情来套方子,行的话就行,不行的话就继续换一个方子,最后不行也就不行了。

  别怀疑,就算是现代的许多中医,都是这么干的。

  因此柳铭淇才会引入了这些基本的西医外科知识,让这些中医学徒们了解,增加他们的能力。

  这样哪怕他们不能成为名医,也不会成为庸医。

  ……

  第三个的教学场地,并不是在房间里,而是在一个坝子里面,这里有上百个灶头,也有上百个砂罐。

  熬药的学徒只有十多个,他们每个人都要照顾七八个药罐,而且看样子每一个药罐的药都不同。

  他们忙着调整火候、加入各种中药材,

  对了。

  这些学徒是蒙着眼睛的。

  他们只能靠鼻子来闻哪个药罐是哪一副方子的。

  另外一群学徒们就站在他们一边,在纸上迅速的记录着这些学徒的对错。

  这便是技术活儿了。

  也不知道现代的那些中医们,会不会自己熬药?或者说亲手熬药过没有?

  就算是同一种药,你秋天采摘和春天采摘就是不一样,晒干了和不晒干也不一样……

  一个合格的熬药学徒,可以让一副药的效果至少提升20%以上。

  反过来,一个乱八七糟熬药的人,能把有疗效的中药,熬得成一碗水,基本上没啥功效。

  ……

  第四个教室也就稍微正常一点。

  这里的老师正在让学徒们默写方子。

  不但是要写得一点不差,而且还要写明白男女老少用药的差别。

  他们可不是只写几个,一个时辰就要写五十个,一共要写一百个方子才会停下。

  这就是强自记忆了。

  因为他们这个年龄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到了年龄再大一点,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强行记忆,即便是记下来,很快也会忘记。

  为了让他们在六七十岁还能条件反射的直接把方子给回忆过来,便必须要提前记忆,牢牢的倒背如流。

  否则你觉得为什么有的中医八.九十岁了还那么厉害,方子张口就来?

  就靠的是年轻时候的努力!

  柳铭淇看了这些,便悄悄的回去了。

  他没有惊动其他人,因为他已经看到了自己想要看到的。

  想要成为人上人,又何尝是容易的事情?

  普通人家的孩子,除了拼命之外,再也没有别的途径。

  这一点,从古至今,海内海外都是一样的。

  都像俊秀才那样,天天梦想着天上掉馅饼儿的,最后等来的只会是刀子。

  ……

  跪求订阅!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