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四章 静游杜家_大明最狠一个山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山而建,靠山一侧是陡峭的山壁,下边挖有一排窑洞,外面排列着东西对称的房屋和大小院子,一直到最靠外的大门。

  杜家庄不如孟家庄险要,但西边和北边也分别是山壁和深沟,只有东边和南边的院墙会受到威胁,大门建在南向,门楼高约三丈,也有两层楼,二楼的屋子同样开有几个箭孔。

  大门外没有斜坡,有的只是壕沟、拒马和平坦大道。

  沿着大道走两百步就是紧挨山脚的小镇,镇上一条笔直的小街,杜家的店铺就集中在这。

  镇子西侧的山脚是一排窑洞,东边是些稀稀落落的房屋,再出去就是岚河和汾河冲刷而成的数千亩肥沃土地。

  静游没有藩王的田庄,土地被霸占的情况反倒没娄烦那么严重,但河岔的五千多亩良田,也大多都是杜家的。

  和晋陕各地的情况很相似,连年大旱却又赋税不减的情况下,静游的穷苦农民一部分去当了流民流寇,一部分成了杜家的佃户,但总算是比娄烦好一点,镇上还剩六七十户自耕农,沿着汾河和岚河往北一带也还有几个村子,周围一带又多是些低矮缓坡,牧草充足,因此也有不少放牧为生的羊倌马倌。

  作为静游说一不二的大户人家,杜家拥有七千亩耕地,其中五千亩在静游的河岔地,两千亩在南边二十里外的娄烦谷地,乃是前些年通过放债抵押、威逼利诱的手段占来的。

  除了田地之外,杜家的主要产业也同样是铁矿。

  附近这一带盛产煤铁,后世山西铁矿的储量探明四十亿吨,排全国第四,其中娄烦占六亿吨,岚县更是拥有二十亿吨的储量,两地加起来的铁矿储量就占了整个山西的六成以上。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从岚县到娄烦这一带的地主老财,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那么一两座矿场,规模或大或小,把两地所有能露天开采的铁矿山都给占了。

  而且,这些地主老财大多是不交铁课的,只需给知县大人和铁厂的官员打点一番,每年就能省下很大一笔铁课钱。

  杜家在岚河对岸的红窊山上就有一座矿场,规模不比孟家的黑山矿场大,矿工不过四五百人而已,但产量却比黑山矿场要大上许多。

  原因是红窊山的矿层很浅,无需打深井,只需打下去一丈左右就能找到矿层开挖了。

  若不是红窊山夹在两条大路中间,太过引人注目,且这几年世道不太平,杜英广早就多招些矿工,大力冶铁了。

  如今各处大乱对他也有好处,最主要的是田地变多了。

  静游镇附近饿死的人不少,跑出去当流民的也有不少,把田地卖给他换取那么一丁点活命粮的,更多。

  不论是饿死的,还是当流民的,这些人的田地,统统都归他了。

  因为他是当地粮长,又跟知县郭大人关系不浅,静游这地方,他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