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六章 范家来人_大明最狠一个山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薄,工钱少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矿工自然不肯卖力。

  秦川对钢铁技术一窍不通,提高产量的唯一方法就是堆人数,给矿工按斤计工钱,多劳多得。

  堆个两千人进去,再提高劳动积极性,一天也能炼个两万斤出来吧。

  明末的生铁价格很便宜,百斤也就一两五钱银子左右,熟铁百斤不到三两,各地价格略有差异,日产两万斤生铁相当于收入三百两银子。

  原本孟圭明给矿工的工钱少到可以忽略不计,秦川给矿工加工钱后,两万斤生铁的人工成本八十两左右,再吃掉二十石粮食,约四十两银子,炉税和铁课约八两银子,拢共一百三十两银子。

  也就是说,假如矿场日产两万斤生铁,秦川每日能赚大约一百六七十两银子,再扣除矿工死伤抚恤,一年四万两银子是有的。

  这四万银子能养三四千兵。

  这是一笔好买卖。

  若有足够多铁匠,能把生熟铁都变成铁件的话,只会挣得更多。

  这两天来投的几百流民中就有不少边军匠户,其中有两户铁匠,一户父子四人,一户夫妻两人。

  令秦川欣喜的是,那夫妻匠户擅长打造御林长刀,也就是五尺和三尺七寸两种规格的苗刀。

  而那父子四人,虽然不擅长打造兵器,但曾造过火器,鸟铳三眼铳甚至虎蹲炮都造过。

  对秦川而言,这两户铁匠都是宝,尤其那父子四人。

  秦川当然不指望半天才能打一枪的鸟铳和射程准头都烂得一逼的三眼铳,他想弄遂发枪。

  那父子四人有造火铳的经验,只要舍得花时间和铁料,总能弄得出遂发枪。

  于是,那两户铁匠住进了外庄最好的屋子,并保证每日吃饱饭,穿暖衣,孟家庄那个打铁铺也归他们了。

  让秦川郁闷的是,近千个流民里面,连一个夜不收都没有。

  他现在急需一批能力出众的哨探,九箕山老匪冲锋陷阵和单打独斗的本领都很强,当然也能四处哨探,但他想要的,是边军那些随时孤悬几十里外的夜不收。

  实在不行的话,就只能去大同府去骗一些过来了。

  花了两天时间把人员都梳理一遍后,秦川开始思考,下一步该打劫谁。

  巴山虎刚劫了孟圭明的钱粮,黄丛山上应该还剩有不少,可以考虑一下打黄丛山了。

  再下一步,该打静游镇杜家的主意了,得尽快拿到杜家在娄烦谷底那几千亩良田。

  主意已定,秦川把十几个九箕山老匪都撒到黄丛山附近,盯着巴山虎的动静。

  自己则每日和宋知庭在门楼上研究怎么打黄丛山。

  没等他研究出个所以然,手下就报来一条消息:巴山虎攻打孟家庄那日,静游杜家怕贼寇打到他们家,于是急急忙忙把家人和钱粮都转移到县城。

  如今,杜家的人大多都回了静游,但那批钱粮却依然留在县城,据县城来的流民所说,大袋大袋的粮食把杜家铺子全都塞满了,少说也有两三千石。

  杜家包括看家护院在内,一共三四百张嘴等着吃饭,一天要吃掉三石粮食,或多或少肯定会运一些粮食回静游,否则杜家的人就得饿死了。

  一听这消息,秦川立马一拍大腿:抢他娘的。

  哪怕杜家每次只运几十石粮食也要抢,不能给他们过得舒坦。

  杜家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抢他们的压根就没心理负担。

  于是,秦川把巴山虎扔到一边,开始研究怎么抢杜家。

  但这时,孟家庄突然来客人了。

  这拨客人派头有些大,足足一百多人,全都是些兵器齐整的精装汉子,还全都骑着高头大马,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护院。

  秦川上了门楼顶上,就见对方派出两骑策马靠近,扬声大喊:“介休范家有要紧事来访,烦请亲家公孟老爷出来说话。”

  秦川不由乐了。

  嘿嘿,范家的人来了。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