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1章 三策_知否之护姐狂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二名身穿红袍、敞着胸襟的号手,同时鼓起了胸膛,讲手中的号角用力吹响。

  号角声悠长嘹亮,激荡人心,在桂州城外缭绕不绝,城中因战事而阴郁已久的气氛立即燃烧了起来。

  无数百姓涌出城来,城上城下都站满了人,人山人海,挥汗成雨,拥挤程度几乎超过了汴京上元之夜的街道。

  “王师来了!”

  雷动的欢呼声中,一面“彭”字大旗当先打起,新任平南大都督的名号就此亮出,随后是盛长桢、包景年的大旗升起,一面面战旗在船头上展开,在江风中猎猎作响。

  随着各自的战旗移动,平南军三千精兵强将衣甲鲜明,从船舱中鱼贯而出。三千身穿甲胄、手持刀枪的劲旅,就这样队列整齐地站在漓江边的码头上。

  桂州百姓朝着这只有区区三千人的队伍欢呼雀跃,许多人面北而拜,向派遣援军来拯救他们的天子遥呼万岁。

  自此邕州被围,宋钟在昆仑关全军覆没后,桂州城中便是一日三惊。尽管桂州坐拥数十万军民,却生怕交趾军什么时候就杀到了城下。

  这一个月来,即使有贼人当着桂州守军得面劫掠城外民居,城中守军也不敢出去救援,只是在城头上远远观望,任凭贼寇得意地满载而归。

  胆气已衰,便是有再多的军队民夫,也只是任人宰割的猪猡罢了。

  如今,王师已至,桂州城,乃至整个广西道的“胆”终于回来了。

  号角声再一次吹响,彭时、盛长桢和包景年跨上马,从码头一直朝着城中走去,身后则是队列严整、威风凛凛的三千锐卒。

  这三千人都是从十几万人的京营中精挑细选而来,远不是广西道那些老爷兵可比的,自然震撼住了桂州城中的数十万军民。

  尤其是其中原属内殿直的八百人,每个人都是有北境或者西边的作战经历,后来才因功升入内殿直。

  这八百人,若不是阴差阳错有过不好的历史,绝对是大周最精锐的部队之一!

  用一场威武雄壮的阅兵仪式,来安定广西道的军心民心,这就是盛长桢建议彭时赴任广西道后的第一策:

  “显兵威,安人心。”

  事实证明,这一着效果非常好。

  亲眼看到这样一支百战强兵入驻桂州城,桂州军民都兴奋到了极点,这样的狂热情绪,将连日来笼罩在所有人头上的战争阴霾冲得一干二净。

  然而,狂热只是一时的,要解决广西道的问题,终究还得回到现实中来。

  白虎节堂中,彭时嘱咐旁边的广西道布政司庞誉:“援军抵达的消息肯定已经传出去了,但这还不够。布政司要尽量宣扬,说朝廷已经调集十万大军星夜来援,刚刚抵达的五千人只是前锋。”

  彭时一共带来三千精锐,对外宣称五千人已经很保守了,至于那十万大军,吓不到交趾人,却能震慑广源州蛮部。

  这就是盛长桢献给彭时的第二策:“分敌众,乱敌心。”

  彭时又对庞誉道:“今天就要贴出布告,胆敢附逆的蛮部,王师将连根铲除;先行投效王师的,朝廷将视功劳宽大处理,并不吝赏赐。”

  庞誉心中叹服,彭时这是看准了交趾军和广源州蛮部面和心不和,又给他们之间打下了一颗离心离德的楔子。

  一旦这张布告贴出去,不管广源州蛮部有没有投效之心,都难免受到交趾太尉李道临的疑心,而在交战之时,这种疑心将会是致命的。

  来桂州之前,盛长桢一共给彭时献上了“平南三策”,如今前两条计策已然奏效,而这第三条计策,却要盛长桢自己来完成了。

  “大都督,下官请领一千锐卒,先至宾州探明敌情!”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