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2章 过目不忘_知否之护姐狂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编修干活,皆大欢喜,那多好啊。

  但赵三庠是个想求上进的,盛长桢毕竟是上官,提了要求他也不好拒绝,于是便勉强说服了其他几人。

  编修们的心思好恶,盛长桢一望可知,他并没有辩解什么,只是默默开始阅览史料,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

  七日后,盛长桢已经翻遍了翰林院从各种途径搜集来的关于大徐朝的全部史料。

  对盛长桢来说,看完,就意味着再也不会忘。

  ……

  藏书库内,编史小阁中,编修毛四海端坐桌前,凝神静气,笔走如飞。

  他的案上堆积着一摞摞书本,都是大徐朝的史料。

  写着写着,毛四海遇到一处关隘,便停下了笔,又翻了翻桌上的史料,还是一无所获。

  他皱了皱眉头,正欲起身往书库中去,却听见身后传来一道温润清朗之声。

  “毛编修可是欲查找高柔生平?”

  毛四海愣了愣,回头看去,却是一张新添的帅脸,他心里不屑,却没表现出来,拱了拱手,“下官见过盛修撰。”

  盛长桢摆了摆手,“不必多礼。毛编修还没回答本官的问题呢?”

  “盛修撰说得没错,高柔此人,史家褒贬不一,有些还各依喜好编造故事,光一个生卒年月便有五六种版本,下官正是要去把各个版本找来,相互对照。”毛四海道。

  盛长桢展颜一笑,“毛编修不用多跑一趟了,但有疑问,皆可问我。”

  毛四海干笑一声,分明就是不信,“盛修撰莫要开玩笑了,光高柔一人的史料便有数万字,岂是随意能记住的。”

  “高柔,字文惠,陈留人也。太祖平袁氏,以柔为官长……”盛长桢一口气背了数百字,喘了口气,补充道,“这是大徐朝文人宋金的记述。”

  接着又道,“高柔,字文惠,陈留人也。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这是大徐朝史官张弼所著。”

  “高柔,字文惠……”

  “且慢!”

  盛长桢还要接着往下背,毛四海连忙打断,恭恭敬敬地作了一揖,“盛修撰博闻强记一至于斯,下官佩服。”

  说罢,毛四海又小心翼翼地问道:“敢问盛修撰,您这些天记下了多少史料?”

  “库中所藏,皆在心中。”盛长桢语气平淡,好像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全记下来了?!”

  毛四海音调不自觉地提高了几个八度,他是真惊了,没想到盛长桢的记忆力居然真的能强到这种地步。

  毛四海可是亲眼看着盛长桢几天前才开始翻阅史料的,这才多久啊,居然就背得一字不差。

  能入这翰林院的,哪个不是千里挑一的读书种子?

  但毛四海在翰林院呆了几年,是真没见过盛长桢这样过目不忘的人物啊,简直就是妖孽了。

  这就是连中六元的天纵之才么?

  毛四海感觉自己一直以来的骄傲被打击得体无完肤,对眼前的盛长桢更是肃然起敬。

  编史小馆并不大,毛四海这边的动静很快就引来一干编修。

  编修们听了毛四海的叙述,都是目瞪口呆,有不信邪的,还又考了盛长桢好几次。

  盛长桢笑呵呵地报出正确答案,往往一出口就是数百上千字的史料篇章,各种浩繁记载脱口而出。

  编修们震惊之余,无不欣喜万分。

  修史最困难的,就是可用的资料太多,而且都是不同人所著,互不统属,还多有错漏冲突之处,以至于编修们的大部分精力,都被消耗在了对史料的甄别勘误上。

  现在好了,有了盛长桢这个人形计算机,这项工作大可以都交给他,编修们便可以腾出手来做其他事了。

  于是,以前对盛长桢冷漠以待的编修们此时都热情起来,恭维之语虽然听起来蹩脚,却是出于真情实感。

  终于融入其中,盛长桢也很是开心,这群编修成日与书本打交道,大多心思单纯,盛长桢并不想对他们用什么手段,如今皆大欢喜,自然是最好。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