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6 奇观_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回骄傲号只带来了一斤装的仙人洞乳酒二百瓶,这种酒的外包装也很不错,外有黄铜条镶嵌的金丝楠木盒子,内垫红色丝绸衬布,打开盒子后既见浅淡琥珀色的乳酒装在一只晶莹剔透的玻璃瓶子里,黄铜制的瓶盖(后来连瓶塞也是玻璃的),内垫软木塞子,总之是显得非常的奢华高档。

  显然这种酒最受四家华商的欢迎,属于拿到内地王府和官场里疏通关系的利器,哪怕是二十两银子一瓶四家也抢着要,最后四家华商各分了五十瓶走,至于他们对外卖多少钱一瓶,据代神医后来透漏,单价至少要乘以五……

  总之对于酒类而言,面对大陆和东南亚市场的澳门港,其流通中转能力非常强大,所以这些来自澳洲的酒,包括甜朗姆酒在内,无论贵贱,刚搬到码头上就被葡萄牙商人和华商们照单全收了。

  整个白天,码头上前来接货送货的葡华商人和各种运输工具来来往往,骄傲号上的各种货物很快就被验收运走了,暂时来不及运走的货物也被临时堆在码头广场上。

  而一些提前预备好的采购货物也很快运到,一时间码头上车水马龙,变得极为繁忙,装卸货的作业一直到夕阳西下也没有完成。

  然而为了抓紧时间装卸,天黑后的骄傲号并没有让装卸作业停下来的意思,李三多让船员打开了探照灯,给码头广场提供装卸作业照明。

  然而这个不经意的动作却在澳门城引发了一场大热闹。

  因为这是骄傲号往来澳门港数次后第一回夜间装卸作业,所以这也是骄傲号第一次在澳门港打开那盏大功率探照灯。

  顷刻间,耀眼的探照灯把夜幕下的码头小广场照得如白昼一般明亮,结果这个场景立刻引来了澳门市民万人空巷式的围观。

  只是大多数的人们出于对陌生事物的谨慎防范心理,没有跑直接到码头广场上近距离观看,而是聚集在东望洋山、炮台山的半山腰或者站到城墙上向南码头遥望。

  在这天晚上的澳门,上至布加诺总督、市长和市议会的议员们,下至澳门城里的贩夫走卒,全都在兴致勃勃且惊讶无比地围观着这个生平未见的“奇观”。

  到了后来,就连孤儿院里的孩子们也在嬷嬷们的带领下跑到码头广场上看热闹了。

  在那些近距离观看“奇观”的人群里,除了自信有上帝保佑的嬷嬷们和孤儿院的孩子们以外,还有少数胆大的市民,也有那些接货运货的商人和搬运夫们。

  只不过前两类是因为好奇心战胜了害怕才来围观的,而后者则纯粹是因为生计被迫待在码头广场上,心里害怕也不能离开。

  毕竟在漆黑的夜空之下,置身于这种耀眼到让人无法直视的探照灯下,看着脚底下如白昼般明亮的地面和货物,对与这个时代的普通人而言,确实有相当大的心理震撼力。

  特别是在开始的时候,当夜幕刚刚降临,骄傲号的探照灯乍一开灯,原本有些漆黑的广场突然变得明亮如白昼。

  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当场就把许多毫无心理准备的人们吓得屁滚尿流,有的干脆就倒地不起,半晌才战战兢兢地爬起身来发呆,也有少数人还以为真的遇到了神迹,赶紧就地下跪祷告磕头的。

  尤其是那些搬运工们,显然这些人因为搬运作业的需要,被迫近距离待在探照灯附近,然而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内地的村民,见识很有限,也相当的迷信,耀眼的光柱时不时的在自己身边扫来扫去,像极了被传说中巨龙的眼睛扫射的感觉。

  然而这种慌乱很快就过去了,大概是受到到船上澳洲船员们那种神情自诺样子的感染,人们终于渐渐地恢复了正常作业,到最后都是该干啥干啥去了。

  至于这些人的心里是否依然在打鼓,这就不得而知了,反正当时每个干活的人都是战战兢兢的,也不敢大声说话,比平时要沉默得多,指是埋头干活,更没有人像平时那样,干活时还顺带开一些荤素不忌的玩笑……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