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4章 循吏和干吏!_大明第一莽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健叹了口气。

  他其实很想开口反驳。

  但是问题在于,这汤昊说的可都是事实!

  内阁大学士李东阳前往曲阜祭祀孔圣,发现民生凋敝,百姓困苦,这是事实。

  兵部尚书刘大夏于君前奏对,说出“天下已经民穷财尽”,这也是事实!

  正是因为这句话,先帝爷才会大受打击,一病不起,然后撒手人寰!

  那汤昊现在说的这些,是不是事实呢?

  同样也是事实!

  朝廷没钱,皇帝没钱,国库没钱,百姓也没钱,那么钱粮去了什么地方?

  这满朝文武哪个不是腰缠万贯,哪个不是田地千亩?

  有些事情,真不能被细想,越想就越让人绝望!

  老首辅沉默了良久,随后竟是颤颤巍巍地跪倒在了地上。

  “陛下,锐意革新,并非好事!”

  “国朝自土木之祸后,艰难维持至今,已经殊为不易了!”

  “一旦强行变法革除弊病,势必会引得朝堂动荡不安,天下为之不宁……请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啊!”

  没错,刘健是一个循吏,也是个安分的内阁首辅。

  “循吏”是什么?

  太史公司马迁在《自序》里说,循吏是“奉法循理之吏,不伐

  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

  循吏尊重法治,讲究理性,遵守规矩;所谋在于长远,不追求当下的效果,不作浅薄的政治秀,所以没有耸动视听的效果。

  刘健就是个循吏。

  他这辈子循规蹈矩,维持大明王朝的运转,确实很难了。

  要知道,弘治皇帝这位被誉为“中兴之主”的先帝爷,大明王朝的弘治皇帝,并非诚如史书所写的那般圣贤英明。

  弘治皇帝在弘治八年以后,渐渐迷上了斋醮,从此内库开销剧增,孝宗开始不断地命户部将太仓库的银子纳入内库。

  所谓“斋醮”,指的是一种道家法事,分为禳灾祈福的清醮与超度亡灵的幽醮两大类。

  弘治八年三月,帝命户部运太仓银三十万两于内承运库备用!

  弘治九年十月,帝命户部运太仓银五十万两于内承运库!

  弘治十三年五月,五府六部众臣上疏言“近者额外三次取入太仓官银应用共一百三十万两”!

  弘治十四年二月,户部又奉旨将太仓银四十五万两送内承运库!

  ……

  弘治十七年七月,帝又取太仓银十五万两于内承运库支用!

  弘治皇帝自弘治八年开始,至弘治十七年间,累计纳入内库银子,按最保守的计算也有四百万两之多!

  而这些钱,全部都被他用来“妆造武当山神像,各寺观修斋赏赐”之类毫无意义劳民伤财的事情!

  除此以外,这位“这位中兴之主”还到处建寺盖庙,为了烧炼之用,更是经常命人购买速香、黄腊之类物品,动则数千斤,撒出去的银子更是不计其数。

  现在,你这位新帝问我,为什么国库空虚,为什么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