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15章 东海贸易与刺杀_大明第一莽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明与朝鲜的修好,可追溯到隋唐之前。

  隋唐时期,是两国交往的一个鼎盛时期,到了大明朝时,中国与朝鲜的交往则达到了另一个高潮时期。

  按大明朝廷规定,朝鲜应该三年一贡。

  但事实是,当时慕名或慕利从山东沿海登陆中国的朝鲜贡使,每年都不止一次!

  仅就明洪武三年、四年统计,高丽使节每年有两次浮海来到中国,大多从江浙一带登陆,经由运河乘船抵达南京。

  因为洪武年间的大明王朝,都城还在南京,还并没有迁都。

  他们走这条路线,主要是考虑运输便利,因为大量朝贡贸易的货物和夹带的私物,水陆运输成本是最便利的。

  所以等到大明迁都北京后,朝鲜贡使依然经大运河乘船进京,只不过登陆地点多改在山东沿海,这样进京更加便利一些。

  朝鲜进贡大明的特色,主要就是战马。

  因为明初为防御蒙古进攻,军队需要马匹,大量战马即是从朝鲜半岛购进的,而这些战马里面又以济州马为最。

  仅就洪武十七年至洪武二十八年间,由朝鲜输入大明的战马就达三万五千多匹!

  朝鲜虽然盛产战马,可跟大明关系再好,也好不到白给那么多战马的份上,当时两国的贸易价格,至少要用文绮二匹、绢布八匹交易获得。

  也就是说,朝鲜贡使每次入大明,船上满载而来的是战马,而船载而归的,则是大量的绢帛和布匹,往来所行的水道,依然是浩浩长流——京杭大运河,再经由海运,运归朝鲜国内。

  但是现在有一个难题在于,朝鲜赖以为生的济州马场,直接就被明军给抢占了啊!

  那除了优良战马之外,大明还能看得上朝鲜的什么东西?

  这也是李怿和崔潭等人正苦恼的地方。

  说实在地,朝鲜跟大明比起来,本就没有什么可比性。

  现在连大明最紧缺的战马,都直接变成了大明的了,那朝鲜拿什么东西跟大明进行贸易?

  布匹吗?

  大明布匹那可是一等一的好!

  一旦运到朝鲜那可都是权贵缙绅争抢的抢手货!

  战马大明不需要了,布匹这些大明又看不上,那朝鲜唯一剩下的东西,可就只有……粮食了!

  李怿与崔潭君臣商议之后,崔潭立刻赶去了济州岛,会见汤木。

  只是汤木并不能轻易做决定,索性带着崔潭一起回国,抵达山东之后立刻赶往京师。

  毕竟汤木可是得了个世袭伯爵,还没有正式接受赏赐呢!

  对于崔潭的抵达,汤昊可谓是给予了应有的热情和尊重。

  毕竟这位现在可是朝鲜权臣,旧勋势力的领袖人物。

  为了确保东海贸易可以正常进行,朝鲜方面就绝不能出乱子,那么崔潭的重要性在此刻就体现出来了。

  “崔潭,一些日子不见,倒是气度愈发不凡了嘛!”

  看着被领入大堂的崔潭,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