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3章 藩禁_大明第一莽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殿之中,讨论激烈。

  除了中山侯所提到的生育率外,群臣还就此想到了其他方面。

  比如新任刑部尚书王鉴之提出的犯罪率,无疑得到了群臣的一致认可。

  这些大明宗室的犯罪率,那可是一直居高不下,偏偏因为其宗室身份,朝廷顾忌到天家脸面和皇室威望,所以不得不硬着头皮昧着良心冷处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除非是这些宗室成员犯下了什么不可饶恕的大罪,其他小事基本上都是小惩大诫。

  可是这样一来反倒是助长了这些宗室成员的嚣张气焰,他们抢劫、诈骗、偷盗、私铸、故意杀人等无恶不作,给地方百姓、朝廷管理统治造成很大负面影响,尤其是执掌天下刑罚的刑部,更是因此而头疼不已。

  现在得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新任刑部尚书王鉴之哪里肯放过,直接就慷慨陈词,希冀着将这个司空见惯的刑部难题给彻底解决掉。

  “陛下,诸位,太祖高皇帝制定了英明的王府教育体系,遴选朝中贤才出任文武双相,他们以儒者风范来教授诸王,王府长史司总管王府大小事宜,凡请名、请封、请婚、请恩泽及陈谢、进献表启、书疏,长史为王奏上。”

  “更为严重的是,一旦各亲郡王犯了较严重的过失,皇帝陛下就会责问、惩罚王长司,这也促进了王府官员的尽职尽责,其它的如典善、纪善、典仪、工正、伴读、教授等官都有各自明确的分工和责任,从而促进王府教育机构的有效运转。”

  王鉴之话锋一转,略显有不敬之语。

  “然而永乐之后,藩禁措施大力加强,这使得宗室子弟没有机会再入仕途,其从教的积极性日益变淡,为藩府宗室教育的没落埋下了祸根。”

  “于王府官员而言,大明初期的王府官员可以任中央要职,并和朝官更互除授,经朝廷严格选拔,王府教职人员大多是品行学术兼优的宿儒老生,他们文化素养较高,再加上朝廷辅以问责制度,所以能够尽心尽职从事教育事业,因此王府官也得到朝廷的赏识信任,形成颇为稳定的大好局面。”

  “但自天顺朝开始,随藩禁的日益加剧,王府官员的选任发生巨大变化,因为官员一旦进入王府为官,一生都不能升迁,仕途之路自此被阻隔,在这种情况下,王府官员便失去了先辈所拥有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他们大多精神懒散,行为荒诞,碌碌无为度过一生,另外在进士不愿担任王府官的困境下,朝廷只能选庸劣之才充任之。”

  “如此一来,这一不成文的选官制度,直接就造成了王府官员整体上的才学浅薄、素质低下,阿谀奉承、玩忽职守、老态龙钟之辈更是多见,更为严重的是其中某些人借助职权敛财伤民,忽视国家法律,这就严重阻碍了王府官对宗室子弟的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