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1章 天监之治_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田宅。】

  【在赋税方面,也多次减免租调或“三调”。】

  【公元505年,为了选拔人才和保证公平加,梁武帝抛弃了魏晋以来存在的中正制,在全国各地设置州望、郡宗、乡豪,专门负责发掘搜罗贤能人才,并及时推荐给朝廷。】

  【同时设置五经博士,设立招收寒门弟子的五经馆,“修饰国学,增广生员”。】

  【并且下诏:“其有能通一经始末无倦者,策实之后,选官可量加叙录,虽复牛监羊肆,寒品后门,并随才试吏,勿有遗隔。”】

  【重新制定文武百官等级,将官员等级定为九品,后又改为十八班,增设官职,用来吸纳安排士族和寒门中的各类人才。】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摸着胡子若有所思。

  这里的关键不在于五经博士,而在于他已经彻底抛弃了门第。

  看着那道诏书,刘彻瞬间抓重内容核心。

  不问出身,只要通晓一种儒家经典并学而不倦者,经策实后就可录用为官。

  即使是牛倌羊贩、寒门贱民,都可以根据才干大小试用为吏。

  只要有才,不分贵贱!

  这个制度可以啊。

  眼中精光一闪!

  好制度,拿来吧!

  ……

  东晋·明帝时期

  正在记录种种制度的司马绍突然一愣。

  中正制这就被废了?

  就这么容易?

  那些门阀会同意?

  司马绍看着天幕,发现盲点。

  “通经入仕?”

  ……

  大明·永乐时期

  “官员升迁提拔以及人才的选拔问题历来关乎朝政稳定。”

  大马金刀的坐在石墩上,朱棣端着金边玉盏吹了吹茶杯中的热气,抿了一口对朱瞻基淡淡道:

  “知道九品中正制为什么会出现吗?”

  一旁站立的朱瞻基恭敬道:

  “爷爷,孙儿知道。”

  “九品中正制得以实行的最大原因,在于汉末察举制的失灵。”

  “魏武帝拥有称霸天下的雄心,更是求贤若渴,但已经腐败的察举制无法满足他的需求。”

  “在这种条件下,魏武帝颁布“求贤令”,寻找能替他安定天下的人才。”

  “但当时士族的影响力极大,唯才是举的求贤令无疑损害了士族的利益,于是兼顾门第与才能的九品中正制应运而生。”

  朱棣放下玉盏,看了一眼朱瞻基。

  “行,文史学的不错。”

  “曹魏以及西晋前期,九品中正制的定品都以行状为主,家世为辅,更注重士人的才华。”

  “且通过中正官的设置,可以将一直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的选官权收归朝廷,加强皇权。”

  “可以说在当时是一种很符合实际,也很不错的制度。”

  “但九品中正制的核心在于中正,而中正的选择权逐渐被世家大族所把控。”

  “到了东晋,就形成一种不问才能,只看门第的定品取向。”

  朱棣看着天幕,神色莫名地悠悠道:

  “官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