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2601章 一字排开推过去_重生南非当警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亚盟军整天没事干就研究如何轰炸的更有效率,只要有新方法出现,马上就应用到战场上。

  机会难得,等世界大战结束后,就再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为什么?”俄罗斯空军的彼得中校不会就问。

  虽然盟军内部存在竞争关系,整体上俄罗斯和南美英的合作还是很愉快的。

  俄罗斯人也是心大,虽然战争爆发初期,英国和法国祸水北引,但这和南部非洲以及美国并没有什么关系。

  相反因为南部非洲和美国对俄罗斯的无私援助,大部分俄罗斯人心存感激。

  有一说一,如果没有来自南部非洲和美国的援助,俄罗斯多半撑不到伏尔加格勒战役。

  科克尔对他的俄罗斯同行也心存敬意。

  无论如何,俄罗斯的1000万伤亡是实实在在的。

  这个数字不是德国人公布的,而是俄罗斯官方承认的,至于里面有多大的水分,科克尔就不得而知了。

  南部非洲联邦政府根据军事观察员传回的消息,判断俄罗斯到目前为止,伤亡人数应该在3000万左右。

  还有更过分的,美国综合德国和俄罗斯的战报,判断俄罗斯的伤亡人数,应该是在4200万左右。

  到底哪个数字是真的,那就见仁见智。

  “高度太低,地面防空武器的威胁就会急剧加大;而高度太高,效率就无法保证。”科克尔倾囊相授,重型轰炸机的成本是很高的,效率第一。

  “这没关系,如果一次轰炸达不到摧毁柏林的目的,那就十次,一百次!”彼得不担心效率,这在俄罗斯还真不是问题。

  俄罗斯的生茶方式跟南部非洲和美国不一样。

  南部非洲远征军和美军,需要武器装备要先提交申请,然后报请国会批准,最后统一采购,以达到节约资金的目的。

  俄罗斯的军工企业是属于国家的,计划供应体制内不存在采购这种事,工厂生产轰炸机,所需要的只是维持工厂运营的成本,购买原料和销售利润这两方面,跟工厂都没关系。

  所以俄罗斯的产品,性能可能不够先进,质量绝对有保证。

  站在兵工厂的角度上,巴不得一架轰炸机能用一百年。

  南部非洲和美国,质保时间说一年就一年,多一个星期都不给。

  让你一样东西用一百年,企业挣谁的钱去?

  科克尔也是无语,他注意到彼得说得不是“德军阵地”,而是“柏林”。

  “考虑过这样做的成本吗?”科克尔要跟彼得算一笔经济账。

  “什么是成本?”彼得真不是装傻,他只会扔炸弹,又不会做炸弹。

  这也不能怪彼得。

  俄德战争爆发于1941年,现在已经1945年了,足够让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活泼好动的少年。

  彼得今年也只有21岁,俄德战争爆发的时候,彼得甚至还没有成年。

  21岁就官至中校,这种事在俄罗斯并不罕见。

  科克尔现在确信,俄罗斯人不追求效率,并不是故意浪费南部非洲和美国的援助,而是跟东亚盟军一样,在故意折磨德国人。

  真的是故意的。

  朱可夫如果想尽快结束战争,根本不需要一个星期的炮击,几千辆坦克一字排开推过去,德国人根本顶不住,俄罗斯人也有这样的能力。

  经历了俄德战争的洗礼,朱可夫也是名将了,他对于装甲部队的理解,不亚于德国三杰。

  这样的名将,按说不会出现几千辆坦克一字排开推过去这种事,在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之后,朱可夫在指挥坦克作战时,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不过在地面战斗爆发的第一天,这个场景就真实上演。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