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三十四章 视师_国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败名裂了,可惜杨嗣昌如今圣眷正隆,乃是崇祯皇帝心目中一等一的信重之臣。而且,崇祯皇帝心目中未免没有效法宋真宗同契丹和议,休养生息的念头,他和杨阁老可谓是两位一体。

  对与大臣们对杨嗣场的攻击,自己是装聋做哑拉偏架,将此事搁置不议。

  如今,范给事中有旧事重提,崇祯皇帝开始装傻,反问谁人言款。

  范给事中回答说:“外面都是如此之说,而且凡有警报,秘而不传,俱讳其事。”

  崇祯皇帝没办法,辩解说,这是因为事涉机密。

  是战是和,究竟哪个意见才是明智决策姑且不论。可现在形势如此危急,朝廷竟然还没有一个同意的态度,崇祯皇帝不表态,纯粹就是不负责任,这可是一个昏招。如此一来,大家岂不是要思想混乱?

  刘宇亮对皇帝这个态度也是大为不满,他本是一个老官僚,翰林院出身。自进入官场以来,没在基层干过,毫无为政经验,做官也做得糊涂。在他看来,只要能做官,做大官,就算是成功。至于国家民族,又管我等读书种子何事?

  朝廷议和,好啊,可以不用打仗了;战,也不错,反正流血的又不是我等公卿大夫。

  不过,不管怎么着,皇帝你总得拿个准信吧,这么推脱责任是不对的啊!

  见皇帝如此说,范给事中鼻子都气歪了。言官的工作就是给大家挑错,皇帝也不例外。

  鉴于通州老营失守,粮秣尽落金人之手,朝廷已经拿不出军饷。范给事中气愤地叫道:“戎事在于行法,今法不行而忧饷,即天雨金,地雨粟,何济?”

  这语气已经很重了,已经开始对皇帝进行指责了

  。

  下面的官员们一片大哗,也开始符合范给事中,逼皇帝说真话。

  崇祯没有办法,只得道:“朝廷何尝不欲行法!”

  意思是,我也想过这事,可我也是没有办法啊!

  这无奈的话一说出口,众人同时安静下来。

  崇祯皇帝一脸的悲哀,卢象升等人本气势汹汹地要讨要说法,可惜杨嗣昌根本就说一句话,又听到天子这话说得哀伤,卢象升长长叹息一声,眼圈却红了。

  皇帝已经这样了,且高起潜大军已经溃散,这个时候再追究昨日高起潜和杨嗣昌的责任已经没有意义,与其将精力浪费在这上面,还不如讨论一下接下来的军事行动。[.超多好

  可就在这个时候,杨嗣昌反走了出来,开始追究起通州一战的责任。高起潜作为直接责任人,自然要追究的。

  这一点,卢象升也是赞同的。

  文官们同太监本就是仇敌,听到此议,自然是一片喊打喊杀,要让皇帝派人将高起潜逮捕入狱。

  崇祯继位十二年,早已经将不再相信一向忽悠自己的文官。这几年,他算是琢磨过来了,也只有太监对自己才是真正的忠心耿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