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八十九章 言少也失_国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竟然想和建奴和谈,他这是想干什么?”众人都骚动起来,有人喊:“好贼子,他想将咱们大明变成弱宋吗?咱们大明朝立国两百多年,什么时候和蛮夷和谈过?”

  听到王允成的话,孙元心中也是一惊,突然想起真实历史上的这段往事。

  实际上,如今的明朝外有建奴连连入寇,内有农民军多年内乱。加上多年天灾,北方几省已经是彻底糜烂。且,在废除商业税之后,明朝的国家财政已经处于崩溃边沿,已经孱弱不堪。

  说难听点,如滁州大战这种关系到东南局面的大事,朝廷也拿不出一文钱军饷来。到最后,还是崇祯皇帝自掏腰包,凑了七万两银子。至于其他缺口,则由南京兵部尚书范景文负责筹措,这才勉强赢了这一场。

  如今,清兵入寇,想来朝廷也是拿不出相营的军费开销。

  而且,按照真实历史记载。这一战,明军连吃饭都成问题,最后失败也不出意外。

  想来,杨嗣昌也是基于这一考虑,这才提出和谈提议。在他看来,明军在北方的部队,关宁军、宣大军、京营能够出动的机动力量加一起也就七万多人。这已经是明朝在北方仅有的一点家底子了。

  如今清朝如日方中,正值国力上升的阶段。这七万人马拉上战场,不但起不了任何作用,说不好还会被人家吃干抹尽。

  如果明朝的北方边军被清兵尽数消灭,将来还靠什么驻守从山海关到大同这条漫长的边境线。而且,没又这支能够打仗的部队,一但国内的农民军再次起事,又靠谁去镇压?

  满清确实是明朝最凶恶的敌人,可是,就目前来看,却不是同他们大打出手的好机会

  。就算要打,也没有获胜的可能。

  国战说到底乃是国力之间的较量,不是一场两场战役就能决定的。而如今明朝的国力……哪还有国力可言?

  所以,杨嗣昌的想法是攘外必先安内。先剪除国内农民军,休养生息个几十年,再整顿军备和建奴在辽东较量一番。

  实际上,这个思路并不是杨嗣昌所独有的。

  自天启年开始,朝中就有议和的建议。

  只不过,明朝的国家意志中容不得妥协二字。[.超多好]对于外寇,打到底才是政治上的正确。谁敢妄谈和议,天然就会被印上一个“卖国贼”“奸佞”的烙印。

  杨嗣昌之所以敢于在皇帝面前建议与满清和议,估计也是看到农民军祸乱十年来,国家已经处于崩溃边沿。相比起外敌,农民军才是真真的心腹大患。不彻底消灭他们,明朝也谈不少积蓄力量,更谈不上开疆拓土,收复辽东失地。

  作为一个历史发烧友,其实,这事孙元在现代社会也同网友们讨论过。大家虽然对建奴都是切齿痛恨,可还是不得不承认,如果历史可以重来,如果明朝要想渡过明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