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八十五章 四个现代化_大明公务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甚至会引发叛乱。

  哪里有何夕上嘴唇一碰下嘴唇那么简单。

  在朱元璋看来,属于反复审视,从长计议的存在。

  唯独,这一件事情,正好解决了朱元璋现在的问题。

  朱元璋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是君臣之间的不信任。

  朱元璋很明白,治国总要有一个主导思想,可以说是意识形态。朱元璋虽然雄才伟略,但毕竟不是大学问家。在这方面,不能自己创造一套理论。

  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对后世毛先生的理论,特别喜欢,要反复揣摩一样。

  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君师一体的。

  朱元璋对这些文臣所秉承的思想,其实不喜欢的。正因为这种不喜欢,才有在士大夫看来,是正人君子的宋濂,宋讷,刘三吾,都是清廉死节之臣。乃是国之柱石。但是在朱元璋这里不怎么受待见。

  无他,道不同,不相为谋。

  彼此能看对眼,才怪。

  但是他之前,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更没有能力创造一套理论。只是忍着。他本来就准备妥协了。虽然不满意,但也没有选择。而今毛先生的思想,给了朱元璋的选择。但是朱元璋对毛先生的思想,也不是要满意的。

  真不满意,毛先生的思想之中,可没有皇帝的位置。

  不过,无所谓,《资本论》这本书。是指出资本主义的弊端,但并妨碍资本家学习用来赚钱。

  只是毛先生的思想,只有在改造之后才能为他所用。

  但是如何改造。是朱元璋一直在想的事情。但是何夕名为整理国故,实际上偷梁换柱的想法,实在是妙计。

  别的不说,这个事情,放在朝廷之上,根本不用朱元璋推动。就能通过。因为这实在太符合,洪武年间的思-潮了。

  什么思潮,那就是复汉。

  朱元璋在很多方面都在清理胡族遗风。恢复汉-风。在服装,礼仪,车架,武器。等等方面都恢复汉唐之风。甚至在典章制度,也有明显地效仿汉唐的风格。

  而何夕这个整理国故的思想,明显契合而今的风潮。是拿出去就能用的事情。比起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要有用的多了。

  何夕说道:“陛下缪赞了。”

  朱元璋说道:“还有什么?”

  何夕说道:“其实最后一点,就是教育了。只是教育耗费太大了。估计需要百年之功。所以臣只说一点,建立起完善的教育体系,从开始的蒙学,到县学,府学,一直到国子监的学习体系。统一的教材。未来普及开来,不管做什么事情,首在得人。唯有得人,才能做好事情。而人才是怎么来的。自然是培养出来,如果大明有一天,没有文盲。我大明的国力与而今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朱元璋听了,也心向往之。

  其实朱元璋最注重扫盲了。洪武年间,建立了很多社学,就是农村的学校。但是朱元璋去世之后,这些社学慢慢都衰落了。

  无他,老百姓是最愚昧也是聪明。

  当然他们认为读书没有什么出路的时候,自然不愿意花钱认几个字。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只能说,寒门难出贵子,读书无用论等想法,不是现在才有的。

  历史从来相似,却不是简单的重复。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