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八章 青稞_大明公务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单越好。

  但是练子宁现在做不到这一点。

  因为有一个运气的东西,左右着成功率。

  他自己没有把握每一次都搞定,他传授出去的技术,又有多少人能够玩得转?

  其实,青储整个是一个发酵的过程。只是练子宁还没有搞明白一些关于微生物的现象。这才搞出了这样的情况,明明研究出来的步骤,也都对。也能搞出来。但是一直有一些是坏的,有一些是好的。

  这就很苦恼了。

  燕王说道:“你跟我回大宁,在大宁主持这一件事情。有些事情,先做了再说,即便有一些问题,将来再解决不迟。”

  练子宁或许有一点完美主义,想将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但是燕王可没有。他觉得这个技术到了这个地步,已经能用了。至于有一些运气的成分,那就每年夏天就多封上几窖就行了。

  毕竟,这个时代,劳动力的价格很低廉的。为了能在冬天不被饿死,大部分人愿意在夏天多增加一些工作量的。

  练子宁想说什么,但是听燕王不容置疑的语气,也就不敢说了。同时他也觉得,这个问题,他没有头绪,不知道该怎么解决。真要解决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他或许可以甘于寂寞很多年,但是让这技术推迟很多年出现,影响太大了。很多人都在等着。

  包括他的老师何夕。

  练子宁说道:“遵命。”说这两个字的时候,练子宁不知道怎么的浑身一热,有两行清泪冲了出来。练子宁连忙擦掉,说道;“王爷见谅,我不知道怎么了。”

  被人误会打压的时候,独自一个吃马料的时候,他都可以做到不动声色,无动于衷。但是此刻,他却有些忍不住了。

  他连忙说道;“殿下,我还发现一样好东西。”练子宁从一边的草料之中,抽出了几根,递给了燕王。

  燕王细细看一看,说道:“这是青稞?”

  燕王可不是后代人,根本不辨五谷。朱元璋可是带着燕王下过田的,说燕王多精通农事,那是吹嘘了。但是最基本的谷物还是认识的。不过,认出这个东西,也是燕王在北地偶尔看见了。否则也不认识。

  盖因,青稞在中原鲜少种植。倒是青藏高原上多有种植,在元朝,与青藏高原上来往密切。这种作物也带到中国。但是,青稞根本无法在中原与各种作物竞争。

  也成为很小众的农作物。

  “正是青稞。”练子宁说道:“我发现青稞可以在草原上种植,虽然不是所有地方种植,青稞耐寒,耐旱,而且成长时间短,三四个月就能种一季。”

  “我疑心,这东西在漠北也是能种植的。”

  燕王大吃一惊,说道:“真的。”

  练子宁说道;“漠南绝对能种植,漠北要试过再说。应该没有问题。”

  练子宁之所以发现这个。是因为练子宁在做青储的时候,也在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