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四十三章 六镇遗恨与元兴根本_大明公务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三章六镇遗恨与元兴根本

  “六镇军民数十万,然土地不足耕种,六镇的土地,往往刚刚开始种植,尚能丰收,数年之后,就土地裸露,风吹沙扬,羊角而上,不见天日。唯有少数临水的之土地,才能持续种植,然所能种的也仅仅是小米。”

  “收成根本不足以养百姓,所能依靠的仅仅北魏所送之辎重。然北魏南迁之后,大军出于南,多南朝争于江淮之间。”

  “以至于六镇军民,贫苦之极。然后就引起六镇之乱,一举覆灭北魏社稷。”

  练子宁说到这里,目光扫过所有人,最后落在朱元璋这里,说道:“六镇已成故事。而今圣天子在上,重扫天下,抵定漠南。学生不敢不冒昧以闻,六镇之地,漠南之地也,千百年来,此地变化如何?臣不知。然六镇方在眼,不得不思之,若在漠南屯驻大军,则用军民几何?朝廷又能支撑几何?”

  “长此以往,会不会令朝廷忠良之士,化为六镇积怨之军。学生请陛下三思之。”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这一点,不管是六百年后,还是六百年前都是一样的。

  而且何夕之前也说过,研究历史是为了解决当代问题。强调研究历史的实用性,作为何夕的弟子们。当然也奉行这一点。所以六镇之种种,早已是过眼云烟。而六镇所面临的问题,当今还在。

  那就是要不要在漠南蒙古上大规模驻军。

  在历史上,朱元璋是驻军了,但是在永乐,宣德年间,几乎所有草原上的卫所都撤回关内了。要知道明成祖,明宣宗都算不得昏君,他们不会不知道,草原上驻军的意义。但是最后仍旧选择了昏招。

  朱元璋而今对应着六镇之乱来看,心中也有很多想法。

  不过,他此刻没有发言,只是对徐正点点头。只是朱元璋拿拨开金笔的帽子,在眼前的白纸上写下了练子宁的名字。从今天开始,练子宁算是简在帝心了。

  徐正立即请练子宁下去了。请下位上来。

  下一位是黄子澄。

  黄子澄并没有如练子宁如此挥洒自如,稍稍带着一些拘谨,但也不算失态,行礼之后,说道:“学生要讲的题目是《成吉思汗与元兴根本之策》。”

  黄子澄所讲的就是成吉思汗统治草原上时候的政策。

  主要是千户政策。

  简单地说,成吉思汗时代,蒙古统治单位,就是千户。

  成吉思汗将整个蒙古编成九十五个千户。再加上成吉思汗身边的怯薛军,也算是质子军。总共十万出头大军,就是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国的根本力量。

  当然了,黄子澄着重讲的也不是,蒙古军队的战斗力,而是维持战斗之后的体系。

  一个蒙古千户不仅仅是一个战斗单位,还是一个生产单位,几乎每一个千户的装备,战马,粮食都是由千户产出。也是因为如此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