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七章人心_大明公务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几乎一夜之间,都对他敬而远之。

  甚至有一些人在为他伸冤这一件事情,帮过他的人,也对他避而不见。

  甚至有些人明确的告诉他。他当初为了报仇,他们可以理解,但是方大人做错了什么?有今日之难,从此之后,割席断交。出去之后。不要说你我相识。

  一夜之间,杨溥成为了孤家寡人。

  他此刻最想要的,其实并不是荣华富贵,而是一个问题,那就是他做的是对是错?

  但是他知道,他这个问题并不是眼前这个人能够回答的。

  杨溥说道:「大人抬举,小人自当效命。只是先妣仙去,我没有守孝,已经大逆不道,而今大仇

  得报,小人想回乡守孝三年。还请大人见谅。」

  丁显怎么能看不出来杨溥的意思。他虽然有些可惜,但是孝道却是一个不能否决的借口,不过无妨,这官场上的人从来是想向上爬的人居多。丁显有而今的地位还怕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不成。

  于是,赏金百两,恢复杨溥的功名,就让他回乡了。

  论功行赏之后。

  丁显立即去拜访一个人。并不是别人。就是黄子澄。

  无他,丁显很清楚,黄子澄是整个南京最熟悉何夕那一套的人。他跟随何夕学习,其实学习的仅仅是一些理念与方法。具体该怎么做事情,他不知道。真正了解这一些的是黄子澄。

  只能请黄子澄出山。他才有信心将这一件事情做好。

  丁显拜见黄子澄。黄子澄是闭门不见的。

  只是丁显有太多办法,让黄子澄不得不见他了。

  比如拿捏黄家。黄子澄总不能是从石头中崩出来的。总有他在乎的人。就算他是石头中崩出来了,不是还有那一块石头吗?丁显不会将事情做绝。但是黄子澄是聪明人。知道一直拒绝是什么下场。

  黄子澄只能见丁显。

  前文说过,黄子澄毕竟是传统儒生出身,他并不是完全赞同何夕的一些理念。但是他不赞同何夕的那些理念,其实是与方孝孺的想法有一些吻合的。

  这其实很简单。

  儒学历史上,很多大儒的弟子转投到了对头门下,也是很正常的。

  方孝孺想过用儒学将何夕这一套融合掉,消耗掉。黄子澄其实也有类似的想法,他也觉得应该将儒学与何夕的新学统一起来,何夕之前做学问,其实也是冒充儒学一派。但是何夕在儒学上的造诣太浅薄了。

  很多事情都是漏洞百出,让人啼笑皆非。

  所以,方孝孺与黄子澄都能看出来,双方思想体系上巨大的割裂。想要弥补,也就是情理之中。

  而黄子澄与何夕之间的一个矛盾点在于。何夕刚刚开始用儒学作为皮,是为了让人能够接受。但是而今何夕的学说传播日广,有了一批支持者。儒学与新学的融化,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甚至几十年后,说不定有一批人要将两者给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