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27章 有道_诡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冷猪肉的场所。在大殿当中于北方位之处,设有一个小讲坛,两旁有香炉屏风,讲坛之下设有白茅席,其实有些像是在荀家讲坛那样,是属于经辩的场所。

  经辩,人数多的又称之为清谈。

  其实就是人们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当中,对于本和末、有和无、动和静、一和多、体和用、言和意等等诸多具有哲学意义的命题进行深入的讨论。

  后来佛教传入之后,又将这个模式采用了。

  经辩一般是一个人为主,清谈则是有点像后世的辩论赛。谈话的席位称为“谈坐”,谈论的术语称为“谈端”,言论时引经据典称作“谈证”,谈论的语言称为“谈锋”。

  通过“阐论”,“问难”,“谈助”之后,可以协调一致,握手言和,或者各执一辞,互不相让,于是有人出来调停,暂时结束谈论,称为“一番”,以后还可能会有“两番”、“三番”,直至得出结论,取胜一方为胜论,失败的一方为败论。

  斐潜环顾着整个的大殿,除了讲坛之外,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挂像啊,神位啊,木雕啊什么的,有的只有浓厚的学术氛围,想必在将来这里会有众多的学子汇集在一起,坚持着自己的观点,争论得面红耳赤……

  在汉代,更多的是对于人,也就是自身能力的尊敬,还没有提升到对于神的膜拜境地,也有没有抽象化的圣人模样……

  斐潜看着三阶而上的讲坛,说道:“孔叔可有意登台一论?”

  令狐邵连忙摆手说道:“邵文学浅薄,何德何能?”

  “孔叔现为学宫博士,如何不能登坛畅言?莫要过于谦虚,学问之道,有进无退……”斐潜呵呵笑着,说道,“若非潜俗务缠身,也欲于此坐而论道,当可欣慰生平也。”

  当然,斐潜也只是说说而已,别看现在自己的身份是两千石的官员,但是拿到汉代的学术界,看得却完全不是官秩,而是看对于经文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斐潜在汉代学术界还依旧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而已,况且自己的情况自己清楚,这两年虽然也是勤学苦读,但是那里能和那些生下来就待在书卷旁的人相比?

  二进之内,过了大殿的便是两座功能性的阁楼,藏书楼和议事堂,一左一右一高一低的立在大殿的侧翼两侧,这是青龙白虎位的意思么?

  汉代也讲究这个?

  斐潜不是很懂,所以也不予置评。

  在藏书楼和议事堂的两侧靠外一些的也建有厢房双层的小楼,房间大小比殿前的小一些,分成了每层三间,这样一来,学生上课的场所基本上就是足够了。

  在大殿之后的小广场中间,还单独建了一个小二层的楼阁,在楼下摆放了左右各二,四个大瓮,蓄满了水。小楼上层悬挂着钟鼓,晨钟暮鼓,啊,不是,应该是晨鼓暮钟,后来的佛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