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9章 绕弯子规劝_诡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潜私思之,胙臭如莸,为何公不能察?”

  这是记载在左传中一个非常牛叉的诸侯晋献公的故事。

  晋献公是春秋时期的晋国君主,在春秋那种换君主就跟换盘菜似的时期里面,他能在位长达26年,算是在位较长的诸侯君主了。

  晋献公一上台就对有可能威胁王位的晋文侯的子孙下毒手,一个不留全部杀了干净,然后采取尊王政策,提高声望。在位期间攻灭骊、戎、耿、霍、虞、虢等国,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就是这样一个牛叉的人物,结果被一块臭肉给骗了?

  你相信不相信?

  斐潜向蔡邕请教的就是这个晋献公的事迹。

  ——晋献公想把骊姬立为夫人,便用龟甲来占卜,结果不吉利;然后又用蓍草占卜,结果是吉利。晋献公就按照蓍草的结果立了骊姬,后来骊姬生了孩子叫奚齐,想把奚齐立成太子,于是骊姬就诳骗晋献公的长子去曲沃祭祀,然后将长子祭祀带回来的肉放在宫中六天之后才献给晋献公。

  那么问题就是晋献公竟然会被这一块臭肉所蒙蔽?难道他闻不到肉的臭味么?

  显然蔡邕也是熟知这个典故,点点头说道:“晋献公立骊姬,谓之专行,骊姬置献胙六日,乃故臭之,使公不食,方可害于大子。”——晋献公立骊姬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独断专行的人,骊姬故意将肉放臭就是为了让晋献公闻到而不会吃掉,这样才能加害晋献公的长子。

  斐潜接着就问道:“既恶大子,大子已死,为何诛原欵?”——后来晋献公逼死了他自己的长子,不仅如此还把长子的师傅杜原欵给干掉了。

  “恐为教之罪……”蔡邕说道一半停下来了,若有所思。

  斐潜费尽心思绕弯子就是为了蔡邕能够明白——现在的董卓也是和晋献公一样是个独断专行的家伙,像董卓这样的人往往会因为一个念头就杀人,现在曹操是您的弟子,已经是惹怒了董卓,能确保董卓不会怀疑是您在后面教导的么?

  现在董卓没找师傅你麻烦,难道能保证那天董卓不想起来?

  斐潜偷偷看看蔡邕的神色,然后又说道:“申生留内而死,重耳逃外而生,何也?”——申生就是被骊姬冤枉的那个长子,在晋献公派人来捉拿他的时候留了下来,结果死了,重耳后来也被骊姬陷害,但是重耳腿快,跑了,结果活下来了……

  “……”蔡邕沉默没有回答,到现在了他也是知道斐潜那里是有什么疑问来请教啊,分明是担心董卓迁怒加害自己,所以来规劝自己躲避一下。

  先不说其他,单是斐潜有这份为蔡邕安危担心的心意,蔡邕就觉得没有收错这个徒弟,但是这种事情也不是说几句就能下决定的事情,毕竟已经是在洛阳生活这么多年,就算是要离开也要先考虑好落脚的地方不是么?

  蔡邕略带欣慰的看看斐潜,说道:“汝意已知,待吾思量一二……”

  斐潜心道,蔡老头子你能考虑考虑就好,于是准备告退,却被蔡邕叫住,说斐潜的师姐蔡琰之前有留话,若是斐潜来了就要去交一下作业。

  斐潜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我这几天哪有空做什么作业啊,这不是要人命么……

  历史上曹操的确是没有献刀的,献刀这个情节是罗老先生的杜撰。高等三衙内先走的是袁绍,接着曹操第二,袁术是在曹操之后。历史上的相关的描述太少,袁绍出走因为政见于袁隗不和,曹操和袁术当时还是董卓的拉拢对象,一定是发生了神马东西才走的,后来袁术有给曹操一封信,叙旧说是曾经和曹操“举宫阙”,那么要么就是指之前的杀张让的事情,要么就是我这边描写的和曹操劫帝或是反叛的事情……反正就是一家之言,大家高兴就好……另外,九月初一废帝,九月三何太后死,过后很久才杀的刘辩,而唐姬幸存,不像演义中的死一块了……某某人不给力,还是裸奔中啊……求个推荐票求收藏啊……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