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92章 山西情谊,商业演变_诡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则是王氏之事,二则是因为袁尚。

  若是其他人倒也罢了,但是袁尚么……

  如今贾衢将袁尚安置在上党之中,派人照料,其实也就是先行软禁。毕竟贾衢也不清楚斐潜究竟要将袁尚如何处置,虽然说已经派遣了紧急信使去长安,但是并不代表贾衢就可以直接让袁尚大摇大摆的往长安走。

  贾衢和崔均都认为,如果骠骑想要进一步图谋山东,多半就会留下袁尚,但是如果说斐潜只是想要东西相持,则未必会留袁尚……

  若是要留袁尚,那么简单往长安一送也就是了,若是不想要留袁尚,然后贾衢又往长安送了,那么未免就让骠骑难做。

  毕竟袁尚不同于甄氏。

  但是很显然,袁尚也不能在上党久待,若是真要有什么事情,贾衢也需要和太原太守崔均沟通一下,好协同合作。

  这种事情,事关重大,自然不可能轻易交付于纸端,所以贾衢才特意跑来太原,和崔均略微通了个气之后,便又匆匆赶回上党,等待骠骑的回复。

  上党的贾衢遇到了棘手之事,依旧在太原的崔均也不见得轻松写意。

  郭嘉之事暂且不提,反正过两天也就走了。

  也不是军务上面的事情,而是人治。

  太原原本就是山西士族大本营,这些年来和关中不分上下,所以困扰崔均的,自然就是关于士族子弟的举荐之事。

  这个不分上下,是被山东士族压制不分上下,都是一般的凄惨……

  自从骠骑崛起,很多山西士族以为可以大有所为,但是没有想到,现实情况和他们原先设想的,颇有出入。

  原本太守举荐人才,是大汉定制。两千石,以及两千石以上的官员,每年都有要求举荐一二贤才的,如果没有能够找到的,可以上表请罪,缓一缓,第二年再报,但是也不能说三四年都不举荐的,就属于消极怠政,会被问责。

  正常来说,两千石的官员也不缺乏举荐的人,毕竟地方往来那么多,而且又有大批的人会主动到面前来展示一二……

  可问题是骠骑将军斐潜,似乎这几年都对于举荐人才之事,不怎么感兴趣。『举孝廉』的制度,自然就是落到了空处。

  崔均到了太原,担任了太原太守之后,自然习惯性的将太原当做了自家的马厩,看看收罗一下有没有千里马驹什么的。这么一段时间下来,多少也找到了一些,不敢说一定是千里马,但是有这样潜力的,大概有一二人,然后崔均认为是应该算是良驹的,也有七八个,可问题是找是找到了,斐潜并没有说要,甚至连让太守等两千石官员举荐的意思都没有。

  这就有些尴尬了。

  人事权,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后世,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权柄。

  崔均可以跟这些人说,你们看看,不是我这里不行不努力,其他地方也是没有,大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