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68章 大明的喀秋莎(求订阅!)_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管口正直直对着他们。

  战场的后方,尽管有热气球纵览战场,但依旧搭起了十来丈高的嘹望台,供大明的高指挥官掌握战况。

  郁起隽手举着高倍望远镜关注着各部的战况。

  他的旁边是参谋林剑锋,曾经勇夺大明全国运动会射击冠军的近卫军选手。

  “郁将军,快看看缺口,不知道工部给的新鲜玩意能唱多大的戏!”

  “小林,别期望太高,感觉就是敲敲边鼓的玩意,炮虽然轻便,可炮弹却很麻烦,又不能分开运,要不是工部强塞给我们,我都不想要,还不如给几门迫击炮呢!”

  “是啊,郁将军,那玩意精度也太差了,就算不上炮,据说这项目还是应天礼花公司的几个大工匠参与设计。”

  “唉!我还是喜欢制造总局的货,其他不地道!”

  “总有它的用处嘛,是骡子是马,等会不就能看清了?”

  就在此时,嗖嗖嗖的密集呼啸声响起,将战场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

  大明火箭炮,这一亮相,敌我皆惊。

  一道道如礼花般的焰光从那些小车架上的铁管子里喷射而出!

  他们拉着清晰可见的抛物线扎向突破缺口的准噶尔骑兵群中。

  这是黑旋风火箭弹的是升级版!

  蓬蓬蓬的!

  一团团焰火在两三丈到人头高度炸开,但这不是礼花,而是无数颗细小弹丸。

  两人用高倍望远镜分明看到了一朵又一朵的焰火绽放后,接着又是骑兵群中升起一朵朵血雾之花,在焰火中盛开。

  这是战争的艺术。

  “压住!压稳了!角度对了!”

  那一排正不断喷射出死亡礼花的“车炮阵”后,几名与其说是军官,更像是工匠的人在高声大喊着。

  新武器嘛,那些工匠直接上前线测试武器,就是一个敬业!

  八根铁管排作两排,架在简陋的两轮小车上,左右各有士兵正死死压着手柄,让小车保持稳定,确保铁管的射角始终不变。

  大明神武十年式火箭炮,得到了国内最先进的礼花公司的技术支援,再借助黑旋风火箭弹的技术,火箭炮从最初的单管式发展现在的多管式,甚至在朱克臧的指导下,还衍生出了单兵肩扛式!

  有点rpg的味道了,不过,由于稳定性差,容易误伤等特点,单兵肩扛式火箭炮没有在今天的大战出现。

  现在定型的八管式有点像旧大明“一窝蜂”高配升级版。

  靖难之役,朱棣率领塞北骑兵一直所向披靡,毫无败绩。

  以步兵为主的朱允炆朝廷军队屡战屡败。

  这支塞北铁骑便成为了朱允炆明军的噩梦。不过,朱棣在战争中也有过失利的时候,而他正是败在了这一一窝蜂之下。

  一窝蜂,是由明朝的架火战车辅以神火箭屏而构成。

  据《武备志》记载,一窝蜂一次足以齐射出32支火箭,这些火箭都被装载到一个类似筒型的容器中,而每车几乎都配备几十筒到上百筒。

  一旦点火发射,大量的火箭将会覆盖大片区域,可有效范围打击敌人。这在那个火器并不发达的时代中,无疑像死神收割机般,剥夺着敌军的性命,足令敌人胆寒。

  虽然一窝蜂给朱棣军队以巨大压力,但是火箭不是当时战场的主角,无法改变整个战局,最终朱棣还是赢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

  当然,一窝蜂跟新大明的火箭炮只能说是想象,完全不是一个物种了已经。

  记得新大明的火箭炮试射的时候,朱克臧在山头上喃喃自语:“朕的喀秋莎!”

  听到喀秋莎三字,见多识广的李老太监默默想着:听起来是罗刹妹的名字,结合皇帝的爱好,李老太监充满怀疑皇帝这是金屋藏娇了!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