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25章 寇可往,吾亦可往!_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愿拼个鱼死网破。

  但朱克臧认为,这些鞑子皇帝作为自诩天朝上国的皇帝,仓惶而逃,抛弃京城,肯定也是到了迫不得已的地步。

  大明便是要利用鞑清朝廷调动兵力迟缓的致命缺陷,比历史上英法联军更快地进军度攻下京城。

  潘阿强也存了一战定乾坤的心思,他想一举将鞑清的京畿重地一带的主要兵力全部歼灭。

  只要把顺天府围起来,大明就可以围点打援。

  让鞑清在北方彻底失去战斗力。

  之前,皇太极围攻崇祯的时候,也是不断围点打援,耗尽了大明北方的士兵鲜血。

  几十年过去了,攻守之势异也!

  八月二十四号,大明军队急速沿大运河,向北进攻!

  也许是因为直隶总督的撤退,导致清军都四散逃窜,舰队沿河行驶,竟未遇到任何抵抗。

  运河两岸,是满是树木和农作物的平原,行进十分累人。

  大明军队将士有严格的军纪,路上经过村庄,一律不得侵扰。

  即便是东瀛兵和高丽兵也不敢乱来,因为大明军队盯着呢,敢乱来的,就会永久失去入籍大明的机会。

  八月二十五号,明军将士抵达一处名叫北仓的运河边码头小镇,岸边有侦察兵来报,说是根据百姓透露,直隶总督于成龙曾经经过这处小镇,率领清军烧毁一批漕粮,又匆匆离开。

  潘阿强下令继续加紧北上,他想要在一个月内拿下顺天府并击溃京畿一带的鞑清驻军。

  因为再过几个月,拖至冬季,近卫军的将士都是南方人,不适应这北地的严寒天气,到时就麻烦了。

  而适应北地的高丽兵,潘阿强信不过。

  三天之后,大明军队抵达一处叫河西务的小镇。

  河西务镇本是一处小村庄,因为临近京杭大运河,随着漕运繁华起来,慢慢展成一处城镇,大明和鞑清两朝,因为这河西务镇是漕运咽喉之地,都在此处设立榷税钞关,水陆驿站,号称“京东第一镇”。

  岸上的侦察兵来报,河西务镇上的驿站已经被烧毁,镇上除了少量百百姓流民外,其余的关税漕兵、漕运监督和运河疏浚的官兵全部逃散。

  不过,估计是清兵想不到大明进军如此神,太过匆忙,连停靠在运河内的三十余艘特制平底漕粮船都没处理,自然成了大明海军的俘获。

  而河西务镇上的大型驿站,虽然烧毁,大明的侦察兵却发现四周有骡马几十匹,还有专门转运粮食的马车几十具。

  大明军队在河西务镇里找了几名贫苦百姓和小商贩作为向导,加上两名早先就埋伏在此的锦衣卫,得知过了河西务段的北运河,也就是白河上游,上百吨的船只都无法航行了。

  潘阿强等人只得全部下了风帆战舰。

  因为担心小战船有危险,朱天贵坚决不让潘阿强乘坐普通战船,无奈之下,只得步行行军。

  既然大型战船进入不了上游的运河,潘阿强就下令,将河西务镇作为征战京畿等地的后勤中转基地。

  运输兵粮、重炮和火药等辎重的大型运输船,虽然没有百吨,但吃水较深,可能也都无法在运河航行只能将大型运输船卸下部分兵粮,让小型船只搭载,以保证能通航。

  为了保证后勤供应,潘阿强派兵四处搜集小型船只和马车,用来分运兵粮。

  其余的无法运走的辎重,全部囤积在河西务镇,分批运输。

  另外,由于大明军队进军速度极快,一路上鞑清散兵游勇遂不及防之下,抛弃的军粮等补给都可以俘获不少。

  加上有了河西务镇的后勤基地,随时能补充补给,大明军队的后勤并不会有大的问题。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潘阿强还是下令,留东瀛兵五千,驻守河西务镇,防止清军偷袭半路截断补给线,确保这个后勤基地不能出半点差错,比起高丽兵,他更信任东瀛兵。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