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6章 承天府新城区 学校的设想_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许工厂、作坊的存在,实行分离。

  “仰厚,你的想法很好,朕建议伱以承天府新区为规范,出一个《大明城市规划法案第一版》,为大明的城建工作做一个榜样!”朱克臧看着头发掉了不少的闾范说道。

  “皇上,压力大啊!”闾范这刚汇报完,朱克臧又给他安排新工作了,搞得他挠挠头,又去办公室干活了!

  “啊……”

  趴在案前绘制着图纸的闾范,在画好图纸后,忍不住的伸了个懒腰。

  “夫君,瞧你这几天,一回家就在书房里面画这画那,这身上都臭了,要不我会吩咐人烧水,让夫君泡个澡?”

  瞧见闾范伸懒腰的模样,闾范夫人有些心疼的说道,一边说,一边走到闾范的身边给他捏着肩膀,看到桌子上的图纸,便好奇道。

  “夫君,这栋建筑是什么?瞧着挺漂亮的,是未来新城区里面的吗?”

  闾范的夫人知书达礼,平时也会看看《皇明日报》,由于从鞑清迁移过来的人口越来越多,皇上决定在承天府南部,开发新城区,以供流民和工人居住。

  “按皇上的说法,这叫学校!”

  躺靠着椅背,臭烘烘的闾范笑着说道。

  “既然流民和工人们未来的把家安在这里,就要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所以,这学校总归还是要建的,专供他们的子女读书识字。”

  “就像社学一样?”

  闾范夫人好奇的问道。

  社学起源于元朝,元朝规定50家为一社,每社设学校一所,择通晓经书者为教师,施引教化,农闲时令子弟入学,读《孝经》、《小学》、《大学》、《论语》、《孟子》,并以教劝农桑为主要任务。

  明承元制,各府、州、县皆立社学,以教化为主要任务,教育15岁以下之幼童

  “不一样,这里教授的东西不一样。”

  朱克臧告诉过他,未来的学校可不是教四书五经,而是教一些实实在在,比如算术这种学问。

  现在算术在大明可重要了,当炮兵要用到,当算账先生要用到,当工人要用到,当工匠更要用到,绝对是这个时代的黄金学问。

  到时候,朱克臧会去兑换一波教材,在这个学校里教他们语文、数学、地理、生物、化学、物理。

  教材好解决,但第一届老师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不行,就去皇明日报海选一波聪明人,培训培训,让他们自己去琢磨教材。

  教材的话,朱克臧打算用20世纪下半叶的教材,无论是封面还是内容,都比较合适。

  至于后面的唐氏儿封面,恕朱克臧审美不行,欣赏不来!

  现阶段的话,只能先弄弄小学,中学和大学慢慢来。

  在朱克臧的内心深处,对于将来大明的教育有着仔细的规划,尽管他很清楚,未来这些学校里很难培养出能够入朝为官的官员

  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将来无论是工厂也好,银行也罢,以及未来各行各业,肯定都需要这些人才。

  甚至发展到最后,他们将会成为社会的主流,至于传统八股取士出来的官员甚至可能会像在另一个时空中欧洲的贵族官员一样,在专门人才的不断冲击下,一步步的走向消亡……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