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8章 流放儒生去关外,大喊不要啊!_明朝大祸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意识也是很有帮助的,甚至比朝廷用苦口婆心的官样文章讲有用的得多。”

  天启颇为赞同:“这是个道理。那就传旨,将这些再扰朝政者,皆贬去辽东与咸州一带!不得带家眷,着当地有司对其配属夷女为官妻。”

  “遵旨!”

  ……

  “什么,要流放我等去关外?!还要娶夷女为妻,教化夷民?”

  张溥听到旨意内容后,如被人狠狠锤了一拳,退了几步。

  “不是娶,是有官衙配种!”

  来宣旨的内宦强调了一句,就道:“你们这些书生,抬不了挑不了,除了拿身上那玩意儿戳几个夷女,教化几个夷汉混血人变成汉民外,还能做什么?难不成还想不要那玩意儿,进宫抢我们的活儿?”

  张溥抖着唇齿道:“真要这么说,学太史公受宫刑之辱,也比被强配于夷女为夫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朝廷这样对待我们,是有辱斯文!”

  “少废话!看看你们各自的身子骨儿,干的了宫里的重活吗?”

  这内宦说后就离开了这里。

  张溥是真没想到朝廷会这样处置他们,竟要他们去和夷女组建家庭,教化新生儿为汉民,而不是杀了他们。

  事实上,张贵建言天启这样做,而天启也没有拒绝,也是跟大明帝国如今的现状有关。

  虽说大明在南洋是采取屠光土著再迁移汉民过去的对外扩张方式,但在东北不一样,这里的索伦部包括一些生女真,常被建奴掠夺走壮丁以充实自己的实力,如今大明也需要这些少数部族来充实自己在关外的实力,而不再像以前一样实行羁縻政策。

  只是大明如今开发关外比较晚,所能利用的少数部族的部民多以妇女为主,也就只能多迁移汉人男子过去,与之杂交。

  正常情况下,汉人男子是不愿意迁移到那苦寒之地去的,也就只能采取流放的方式。

  所以,大明朝廷如今对待这些反对新政的士子官绅也就开始变成以流放为主,也算是根据现实情况,将他们废物再利用。

  当然,这也正好契合大明眼下主张汉人内部不随意杀戮的主张。

  天启十年的冬季自然是非常寒冷的,关外尤其寒冷,卷缩在囚车里的张溥也因此不得不把自己抱得紧了一些,回想起这些日子来的遭遇,再一看这千里冰封的北国风光,不知为何,他突然文思若泉涌,很想赋诗一首。

  要知道他一向是重视道德文章的,而鄙夷诗词这种过于注重阐述个人情思欲望的文学形式。

  但现在他的确很需要用这种方式来慰藉自己的心灵。

  先不说别人觉得如何,张溥自己都觉得自己现在所想的诗词颇有些水准。

  而在这后不久,张溥就到了一处兵站。

  这处兵站名唤开州驿站,眼下因茂山铁矿的开采,这里已驻有五百近卫军甲兵,和民夫一千余人。

  只是民夫里有一大半都是从四周招募来的夷民,不少还是当地的生女真。

  原因还是之前所提,愿意来这里的定居的汉人很少,哪怕朝廷给的安家费不少。

  而张溥的流放地就是这里。

  他被安排成了这里的一名看护草料的兵卒。

  不过,就在张溥刚被安顿在这里看护草料时,开州驿站的驿丞刘尚辉就领了一群女真和索伦女过来。

  这些女子皆面宽腰粗,如这一带常出没的熊一样,但在见到张溥这个白面书生后也还是害羞的丢下了头。

  刘尚辉这时对张溥道:“按照自己的身体挑吧!至少要挑三个!这些全都是十六七岁的黄花大闺女。可以给伱暖被窝,还能给你下崽,乃至打猎什么的。按照制策司制定的生育奖掖条例,生一个汉化培养到十岁,就能获银十两,两个获银二十两,三个可去关外大城定居;四个可恢复功名;五个可申请回关内。”

  张溥则在看见这些块头比自己大几倍的夷女后,瑟瑟发抖地摇起头来:“不要!我全都不要!”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