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697章 后记(十七)武狩极盛_家兄朱由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帝命太子监国。

  六月,大明铁路里程突破十五万公里,齐国八万公里,而此时欧洲还未解决蒸汽火车的压力问题。

  七月,普鲁士公爵腓特烈向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一世建议整训帝国士兵,并提出了“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他认为,蒙古国和定国不同,蒙古国虽然也是大明宗藩体系的一员,但蒙古国人口只有八百余万,其中大部分人口都是波兰人。

  如果帝国能进军蒙古国,并策反当地的波兰人,将战场放在蒙古国境内,不断掠夺物资带回国内,那帝国的实力将在长期拉锯战中被增强。

  然而,他的建议没有得到弗朗茨一世的认可。

  多对此,腓特烈认为奥地利已经衰败,只有普鲁士才能带领普鲁士人民抗击大明。

  此时已经是腓特烈继任普鲁士公爵的第十八年,在过去的十八年中,他积极对普鲁士进行改革,将重点放到了教育、军事、经济上。

  对于主管国内事务的政府机构,腓特烈对该机构进行了许多改革。

  这些改革总的来说,主要是建立一些新的职能型政府部门,以代替全能型的总理衙门,加强对部门经济的领导。

  在绍庆二十年到武狩六年之间,他先后建立了工商部、军事管理部、财务关税部、矿业冶金部、林业部等新的职能型部门。

  这些部门使得普鲁士拥有了一个体系健全的政府经济部门,加强了对经济工作的统一有效领导。

  其次,腓特烈很早就注意到了,欧洲之所以无法研制出后膛枪,主要原因在于火帽和冶金技术不达标上。

  所以他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政策促进采矿业和冶金业的发展,同时大力支持国内的二百余名中外学士对火帽的成分进行研究。

  为了加强对普鲁士重工业的开发和领导,腓特烈还成立了普鲁士矿业部。

  他指示该部门的负责人海尼茨制定重组和扩大普鲁士制铁工业的计划,并拨出足够的财政来用于扩大和改善采矿业和冶金业。

  除此之外,他从牛顿对查理二世的一些建议中看到了粮食对于眼下欧洲的重要性。

  在欧洲各国严重依赖大明宗藩进口粮的局势下,他出行政策限制粮食进口,并开始对普鲁士的农业进行深层次改革。

  他利用手中的军队,将普鲁士国内的农奴制废除,并不断鼓励移民,扩大普鲁士王国的生产者队伍。

  在他过去统治普鲁士的十八年时间内,普鲁士一共新建了三百余座农民村落,有二十余万农户移居普鲁士。

  这些移民除随身携带了大量实物外,还带来了他们的技艺。

  对于这些移民,腓特烈也积极减免赋税、免服兵役等措施优待移民。

  在居民增加后,他开始大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扩大国家耕地面积,使得普鲁士的农业环境蒸蒸日上。

  最后,他还对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