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606章 一墙之隔_家兄朱由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能达到亩产两石的效果,可大明眼下化肥的产量是严重不足的。

  大明的化肥产量,只能满足全国十分之一的耕地,北方如果没有遭遇大旱,那还是亩产一石五斗。

  因此,对于大明和朱由检来说,百姓的温饱线就是两亩土地,而想要吃饱就需要三亩土地,因为油盐酱醋茶都是需要支出的东西。

  三亩能在吃饱的同时,还能拿出百来斤粮食变卖来换取这些东西。

  三亩,仅仅是能让全家吃饱,百姓即便能吃饱,但依旧衣不蔽体,而三亩到四亩,这多出来的一亩产出,对于百姓来说就是两匹便宜的麻布,四套便宜的麻衣长裤。

  若是拿来买白布,那就只能做三套衣服了。

  当然,更多的农民,干活时是基本不穿上衣的,一是怕磨损,二是怕弄脏,因此老农的皮肤总是坳黑。

  不过这并不是朱由检自我安慰的理由,他想让百姓吃饱穿暖还有闲钱,并且能吃上肉,这就代表他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只是,眼下他已经弄好了所有前置准备,接下来只需要一个人按部就班,按照他每年做的事情继续做下去,那大明的百姓总有一天会致富。

  哪怕没有内燃机,没有柴油拖拉机,只有眼下这好似一个大方块的拖拉机,大明的耕地也会不断变多。

  不管农民还有没有那么多地,但只要土地变多了,粮价就高不到哪里去,其它土地长出的商品也高不到哪里去。

  在这样的时代,土地越多,百姓的生活成本就越低。

  朱由检已经安排好了朱慈燃监国,至于他自家那个好哥哥……

  “唉……”

  一想到朱由校的性格,朱由检就多少感到有些心累。

  ——————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

  “旧港的香料,味道好闻得嘞!”

  就在朱由检因为自家哥哥性格,而觉得有些心累的时候,作为他那好哥哥的朱由校却换了一身常服,与王体乾、魏良卿二人坐上了江南常见的乌篷船,欣赏着中秋的南京烟雨。

  南京城很大,是唐长安城的两倍半还要多,这些已经不用过多赘述。

  即便朱由校已经来到南京数年,但南京的风景和街巷,他直到现在都还没有逛完。

  如这一日,他们先是去了南京的龙江码头,在看到那里衣衫褴褛的百姓还是那么多后,朱由校便只能摇头离开。

  他乘船返回了南京城内,而相比城外那十数万衣衫褴褛的百姓,城内的百姓却穿着绸缎长衣,来往笑谈,似乎身处盛世之中,而墙外的流民宛若虚幻。

  冶城西峙、石城霁雪,这是南京城最早的记忆。

  南京城西的莫愁湖是一片皇家园林,在朱元璋时期就被称作“西苑”。

  这西苑相当于北京城的南苑,而则西苑再远处,就是“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的白鹭洲了。”

  朱由校他们出入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