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539章 好景不长_家兄朱由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亩地估计就能养活一个人了。”

  “按照鲍老丈家里的情况,五十二亩地,足够养活二十六个人。”

  听着刘顺的话,朱慈燃简单阐述了一下大明的农业发展,紧接着又反驳道:

  “若是鲍家四个孩子都回了家,娶妻生子,那不出十年,恐怕鲍家就能从六个人,变成二三十个人。”

  “历朝历代开国之初都是人多地少,贞观年间斗米不过三四文,按照我大明来算,每石米也不过三四十文,结果呢?”

  “从贞观元年到乾封二年,不过四十年的光景,前唐便已经土地不均了。”

  “到开元十年,连百年时间都不到,府兵制就难以为继。”

  “府兵尚且如此,百姓又该如何?”

  “移民实边是必须的,开垦也是必须的。”

  “叔父说过,国朝之耕地,若是全部开发,可获地四十余亿亩,草场便有百亿亩。”

  “这些土地看似很多,但与人口相比呢?”

  不论朱慈燃情感上如何偏向百姓,但他实际上是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的。

  尤其是这一路走来,他的许多理念都被推翻,心里就更知道要怎么缓解百姓压力了。

  缓解百姓的压力,也就是延长大明的国祚,这个并不冲突。

  以大明眼下的耕地,顶多也不过维持三亿左右人口罢了。

  如果能保障油盐肉食,那人均五百斤米,就是一个阀值,一旦不足,那任意一场饥荒都可能会演变成一场起义。

  如果不能保障油盐肉食,那人均便不能低于八百斤米。

  小冰河、旱情、洪涝……

  这些各种自然灾害都会降低粮食产量,一旦粮食降低,就会出现起义。

  还有的现象,便是赋税过高,让本来年收入两千斤米的农民在缴纳赋税后,只有不到一千斤米可以吃。

  这种时候,百姓还能活下去,但如果降低到了八百斤以下,那就要造反了。

  按照大明眼下的人口增长情况,朱慈燃自己都不知道,十年后大明能有多少人口。

  “两亿?还是三亿?”

  如果是两亿那还好,如果是三亿,那大明又要面临土地兼并了。

  土地兼并并不恐怖,因为百姓最少还可以成为佃农。

  最可怕的是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许多百姓无法成为佃农,只能成为流民。

  这还只是三亿人口,如果到了四亿,那大明必须想办法开垦出三亿亩耕地,分发给上亿人口,如果不能,那要么镇压百姓,饿死一亿人,要么兵灾亡国,中原重新崛起一个新的王朝。

  在这样的背景下,朱由检给大明朝留了一条活路,那就是当国内流民过多的时候,藩国就会成为接纳他们的存在。

  齐国、南昆仑、小西洋……

  给这些藩国十几二十几年的时间,他们能养活数千万人,尤其是齐国。

  至于土民?相比土民,国民的生命更为重要。

  这个血腥的道理,朱慈燃能够理解,这也是朱由检为什么会想着让他日后监国。

  说白了,就是为了让大明输血的同时,放血解解压。

  一个躯体只能承受那么多血,一旦血液过多,不放血的结果就是爆体而亡。

  在放血的同时,不断地强健身体,扩宽血管,那这个人还能多活一段时间。

  人如此,大明也如此。

  真到了土地不够的时候,只有放出数千万流民,让国内稳定几年乃至十几年,利用这点时间不断开垦土地。

  不过,藩国的土地也是有限的,大明能靠着藩国撑到什么时候,这个问题朱由检回答不了,只有朱慈燃有回答的可能。

  如果朱慈燃也没有,那他就只能寄希望于他这一脉的后代了。

  梳理了大概,朱慈燃也抬起了头。

  在太阳即将落下的时刻,他们终于看到了屹立在河谷之间的博隘关……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