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528章 稳中向好_家兄朱由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民约二百六十二万,瀛洲本民约一千一百六十余万,劳改工数为一百九十一万。”

  “经臣勘察,瀛洲合该有水田四百三十七万余亩,水浇田二千三百四十余万亩,旱田七百九十余万亩。”

  “今岁秋后,瀛洲产米麦粮约三千万石,产番薯、马铃薯粮约五千七百余万石。”

  “截留本粮后,可向辽东输送七百万石。”

  京城郊外的乡道上,当王承恩念出杨文岳所写的奏疏内容时,旁边的朱由检带着朱慈烺乘骑马匹走在乡道上,观看那一望无垠的稻田。

  京城种稻的先例很早就有了,万历年间许多官员都希望能在北方种植水稻,并有许多人担保,水田一旦种上水稻,北直隶粮产可以增产六成。

  然而这件事情最后却无疾而终。

  这其中原因不是水稻无法种植,也不是种植过后,北直隶的粮食无法增产,而是因为简单的赋税问题。

  北方的勋贵、宦官和士绅们担心北直隶种植水稻后粮产增加,继而导致朝廷对北直隶的赋税增加,因此一直反对南方官员的主见。

  本来这是一件好事,但却因为牵扯了北方勋贵、士绅、宦官的利益而失败。

  当时的大明已经处于全球气温的下滑期,如果抓住这个机会,恐怕后来也不至于只能靠四川和湖广。

  虽说眼下北方旱情尚在,并且小冰河期寒冷导致粮食减产三成左右,但河北之地大批量种植水稻后,水稻的亩产依旧能保持在一石四五斗的产量。

  和后世仅占有不到2%的水田不同,由于人口稀少,用水量不如后世,因此晚明河北之地的四千万亩田地中,水田数量达到了两千三百多万亩,占据了河北耕地的六成左右,剩下的也大多都是水浇地。

  在水田尽数种上了水稻后,北直隶的粮食总产提高了三成左右。

  在保证本省人口口粮的情况下,北直隶可以在不遇到灾情的局面下,稳定对外输出约一千五百多万石粮食。

  因此,走在这硕果累累的稻田边,朱由检心里是很高兴的,而他的高兴,也就带动了怀里的朱慈烺。

  朱慈烺拿着一个拨浪鼓摇着,朱由检也不觉得吵闹。

  “算上北直隶、山东和瀛洲的粮食,供应关外三省和山西、陕西渡过今年应该不成问题。”

  “四川和河南的粮食,今年就先保障他们自己省内的灾民吧。”

  “湖广的粮食,麓川的粮食照旧输送江南,至于交趾和旧港的粮食,能用轮船运往太仓的,有多少买多少,尽数运往太仓。”

  朱由检骑在马背上对王承恩吩咐,而他怀里的朱慈烺听到他说话后,也会很乖巧的停下手里的拨浪鼓。

  “奴婢领命……”王承恩在马背上应下,不过他还是提醒了朱由检一句:

  “殿下,金融司的库存金银只剩下不到三千万两了,国朝的天启通宝发行量也达到了八百多亿枚,总量约两亿七千余万两。”

  “李侍郎询问,今岁是否还要继续发行……”

  “除了遭遇的灾区,其它地方有物价上涨的情况吗?”朱由检反问起了王承恩,王承恩也下意识按照锦衣卫和户部的回答而回答:

  “有一些,但基本都是因为灾区抢粮而导致的上涨。”

  “那就继续发行。”朱由检摸了摸怀里朱慈烺的脑袋,朱慈烺抬头看了一眼自家父亲。

  远处北风绵绵吹来,吹得稻田起起伏伏,带着一些稻香味涌向了他们。

  闻着这一股稻香味,尽管知道明年开始会很难,但随着轮船的不断下水,朱由检反而能保持着乐观的心态。

  他摸着朱慈烺的头安慰道:“等爹忙完这两年,就抽出时间陪你去南边玩,看看蓝色的大海。”

  朱慈烺闻言,眼睛立马眯成了一条缝:“嗯!”

  下午的更新估计还是五点半左右

  请收藏:https://m.bqg6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